[發明專利]一種膠磷礦常溫正浮選捕收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28643.2 | 申請日: | 2013-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560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輝;程仁舉;李成秀;陳炳炎;羅惠華;劉飛燕;汪彤云;余濤;趙朝輝;陳平;張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03D1/018 | 分類號: | B03D1/018;B03D101/02;B03D103/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方強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磷礦 常溫 浮選 捕收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膠磷礦浮選技術,具體涉及一種膠磷礦常溫正浮選捕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磷礦資源是一種重要的非金屬礦資源,是關系我國糧食安全、國家穩定的戰略性礦產資源。我國膠磷礦占磷礦總儲量的85%,且大部分為中低品位礦石,除少數富礦可以直接作為高濃度磷復肥的生產原料外,絕大部分磷礦必須經選礦富集后才能滿足磷酸和高濃度磷肥生產要求。因此,膠磷礦的選礦在磷礦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大部分膠磷礦中有用礦物粒度細,礦物嵌布關系復雜,有害雜質含量高,泥質多,不易解離,且同時含有硅酸鹽和碳酸鹽礦物,因此浮選難度較大,選礦工藝復雜。常規的正浮選捕收劑選礦性能差、低溫浮選效率低,選擇性不佳,難以有效脫除礦漿中的硅酸鹽礦物,往往需要進行礦漿加溫浮選,而加溫勢必造成選礦成本的直線上升。因此,配合磷礦選礦工藝的常溫正浮選脫硅捕收劑的開發意義重大。
目前,也有一些已經研發出來的適合正浮選的捕收劑,例如有中國專利文獻公開號為CN102029226A,公開日為2011年4月27日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文本,公開記載了一種膠磷礦浮選捕收劑及其應用,該捕收劑由下述質量百分含量的物質組成:55-75%的混合氧肟酸、24-44%的C18的不飽和脂肪酸、和1-3%的OP-10;所述混合氧肟酸是按照下述方法制備得到的:將椰子油和棕櫚油按照質量比2∶1~2的比例混合得到混合油,再將所述混合油加熱至熔化,維持所述溫度向所述混合油中加入羥胺、NaOH或KOH進行反應,反應結束后對得到的產物進行酸化分離,得到所述混合氧肟酸。以碳酸鈉為調整劑,水玻璃和聚合木質素磺酸鹽為抑制劑,以及本發明提供的捕收劑可實現常溫(25-35℃)下對低品位膠磷礦的正浮選。但該捕收劑低溫浮選效果不佳,且藥劑價格昂貴,導致選礦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捕收能力強,選擇性好,對溫度適應性強的膠磷礦正浮選捕收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膠磷礦常溫正浮選捕收劑,其特征在于:包括重量份配比如下的成分:脂肪酸?95-100份,氫氧化鈉10-15份,十二烷基磺酸鈉3-8份,聚氧乙烯醚5-10份,松醇油1-3份。
上述膠磷礦常溫正浮選捕收劑的制備方法的步驟如下:
步驟1,按重量比稱量如下成分:脂肪酸?95-100份,氫氧化鈉10-15份,十二烷基磺酸鈉3-8份,聚氧乙烯醚5-10份,松醇油1-3份;
步驟2,合成:將步驟1稱量的十二烷基磺酸鈉、聚氧乙烯醚、松醇油加入水進行加熱攪拌,得到一種表面活性劑;
步驟3,皂化:將脂肪酸進行皂化反應,獲得皂化脂肪酸;
步驟4,復配:將步驟2得到的表面活性劑與步驟3得到的皂化脂肪酸按一定比例復配,攪拌均勻,得到膠磷礦常溫正浮選捕收劑。
該方法中所用的脂肪酸包括油酸C18:130-60%、亞油酸C18:210-40%、亞麻酸C18:310-20%、軟脂酸C16和硬脂酸C18:00-10%。
該方法步驟2中進行加熱攪拌的成分的重量份為:十二烷基磺酸鈉3-8份、聚氧乙烯醚5-10份、松醇油1-3份和水15-30份,加熱的溫度為80℃-95℃,攪拌時間為20-30min。
該方法步驟3中是將脂肪酸95-100份、氫氧化鈉10-15份加入水進行皂化反應,水的重量是脂肪酸重量的10倍,反應溫度75℃-95℃,皂化反應時間20-30?min。
該方法步驟4所述的表面活性劑與脂肪酸皂復配的質量比為5%-15%,攪拌時間10-20mi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的膠磷礦常溫正浮選捕收劑屬于脂肪酸的復配改性產品。在該捕收劑中,通過皂化反應及添加表面活性劑,可以大幅提高捕收劑的溶解性、選擇性、捕收性和耐低溫性,實現膠磷礦的常溫正浮選。此外,該捕收劑的原料來源廣泛,制備工藝簡單,穩定性較好,藥劑本身對人體、環境的不利影響小,配制方法簡單,具有較強的市場推廣價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未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86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