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變速器離合器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020809.6 | 申請日: | 2013-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754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俊祥;陳勇;羅大國;劉文忠;李俊茂;趙福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D48/02 | 分類號: | F16D48/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匯東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曉斌 |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變速器 離合器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自動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變速器離合器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離合器的聯動點是離合器克服空行程后,其主動部分與從動部分剛剛接觸,但并未開始傳遞扭矩或者傳遞扭矩很小的位置(此扭矩不足以克服車輛行駛阻力使車輛行駛),此時離合器的主動部分和從動部分產生滑動摩擦。在車輛行駛之前,如果將離合器控制在聯動點的位置,當剎車松開后,車輛便可以很快啟動,減少車輛行駛的響應時間。離合器的聯動點檢測對車輛起步的快速響應有重要的影響,如果離合器聯動點檢測不精確,則會造成離合器磨損嚴重、車輛油耗增加、車輛起步有沖擊等問題。
自動變速器離合器沒有離合器位置傳感器,因此無法直接檢測離合器聯動點。另外由于自動變速器離合器的磨損等因素,導致離合器的聯動點位置并不固定,離合器充油壓力也會發生變化,因此自動變速器離合器聯動點的檢測及自適應調節問題亟待解決。
發明內容
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變速器離合器控制方法,用以控制離合器到達聯動點。所述自動變速器離合器控制方法包括:
預充油步驟:根據預充油壓力值對所述離合器進行預充油;
第二次充油步驟:對于預充油后的離合器,對離合器進行第二次充油,使得所述離合器到達到所述聯動點狀態;
其中,在所述第二次充油過程中,以離合器壓力為控制量,使得離合器壓力增加一固定離合器壓力增加值;或者,以離合器充油時間為控制量,對離合器進行固定時長的充油。優選地,所述預充油壓力值是可調節的。
所述方法還可以包括調節步驟,通過對所述預充油壓力值進行調節以獲得對應離合器當前使用狀況的所述預充油壓力值。
具體地,所述調節步驟包括:
步驟a:根據當前的所述預充油壓力值控制離合器進行預充油;
步驟b:以所述固定時長控制離合器進行第二次充油,并獲得第二次充油過程中的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加值;
步驟c:判斷所述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加值與一預設的扭矩增加標定值的相差是否在預設的誤差范圍內;如果是,則結束調節步驟;如果否,則進行步驟d;
步驟d:改變所述預充油壓力值,將改變后的預充油壓力值作為當前的預充油壓力值,并重復所述步驟a至步驟c。
其中,在步驟d中:
當所述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加值小于所述扭矩增加標定值時,則將所述預充油壓力值增加預定步長值,以改變所述預充油壓力值;或者,
當所述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加值大于所述扭矩增加標定值時,則將所述預充油壓力值減小預定步長值,以改變所述預充油壓力值。
具體地,所述預設步長值為0.1bar。
具體地,所述預設的誤差范圍為±10%。
優選地,所述調節步驟在車輛的變速器控制單元每次上電時進行。
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變速器離合器控制方法,用于調節離合器的預充油壓力值,以適應離合器的當前使用狀況。所述方法包括:
步驟a:根據離合器當前的預充油壓力值控制離合器進行預充油;
步驟b:以一預定的固定充油時長控制離合器進行第二次充油,并獲得第二次充油過程中的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加值;
步驟c:判斷所述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加值與一預設的扭矩增加標定值的相差是否在預設的誤差范圍內;如果是,則保持當前的預充油壓力值;如果否,則進行步驟d;
步驟d:改變所述預充油壓力值,將改變后的預充油壓力值作為當前的預充油壓力值,并重復所述步驟a至步驟c。
其中,在步驟d中:
當所述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加值小于所述扭矩增加標定值時,則將所述預充油壓力值增加預定步長值,以改變所述預充油壓力值;或者,
當所述發動機輸出扭矩增加值大于所述扭矩增加標定值時,則將所述預充油壓力值減小預定步長值,以改變所述預充油壓力值。
具體地,所述預設步長值為0.1bar。
具體地,所述預設的誤差范圍為±10%。
優選地,所述方法在車輛的變速器控制單元每次上電時執行。
所述自動變速器離合器控制方法尤其適用于控制DCT變速器離合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02080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