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船舶軸系定位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681100.1 | 申請日: | 2012-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328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7-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農;朱國沖;張仁民;金培明;毛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9/00 | 分類號: | B63B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鐘玉敏 |
| 地址: | 201913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船舶 定位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船舶制造的輔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種船舶軸系定位工裝。
背景技術
船能夠有效控制振動的關鍵在于軸系安裝的質量,而軸系安裝的最大難點在于軸系艏、艉基準點的確定。在船舶設計與建造過程中,有一些船舶的軸系是布置在主甲板以上的,整個軸系分別有空氣推進螺旋槳、推進減速器等六套設備組成。因為該船軸系設備位置并不是在一條直線上,推進減速器的輸入和輸出端左右差200mm、上下差399mm。按照常規造船,軸系的艏、艉基點確定后,艉軸管軸承經過拉線、照光、鏜孔后,艉軸就能夠準確地落到艉軸管內,基本能夠與軸系理論中心線重合,軸系的其他設備安裝也是以艉軸為基準向前進行的。但是,遇到這種沒有艉軸管的船舶,必須先精確確定軸系上某一個位置,然后逐次安裝其他設備,最后才將各設備之間用聯軸器連接,而軸系上定位設備位置的確定是決定船舶軸系安裝精度的關鍵。
因此,函待一種精度高,可操作性強且成本低的定位工裝,來滿足沒有艉軸管的船舶進行軸系定位的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對沒有艉軸管的船舶進行軸系定位的定位工裝,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船舶軸系定位工裝,包括一支撐管,所述支撐管的內孔中設有一望光儀,所述望光儀的基準點與設于舶艏的光靶基準點對應,所述支撐管上間隙套設有至少兩個調整環,所述調整環的外周壁上均勻環布四個螺孔,所述螺孔內穿設用于調整支撐管位置的調整螺釘。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管兩端各轉動連接一軸承座。
優選地,所述軸承座為焊接式軸承座。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座上設有對中儀支架,對中儀支架上裝設有一激光對中儀。
優選地,所述對中儀支架上設有用于鎖定激光對中儀的緊定螺釘。
進一步地,所述軸承座與對中儀支架間通過滾動軸承配合。
優選地,所述滾動軸承為深溝球滾動軸承。
優選地,所述支撐管為無縫鋼管。
通過以上技術方案,使用本實用新型在進行軸系對中操作時,將調整環裝焊在船體結構上,然后將調整螺釘插入調整環上的螺孔中,從而調整本工裝的高低、左右位置,進而使望光儀的基準點與設于舶艏的光靶基準點重合,使本實用新型定位工裝的中心線與軸系理論中心線重合,最后以本定位工裝為基準,與軸系其它設備對中。本實用新型具有精度高、可操作性強且成本低等優點,在輔助設備安裝的工程中,不僅可以實現拉線、照光及設備安裝的多種功能,還能將船舶的艏艉基準點納入監測范圍,從而保證軸系定位設備安裝的精度要求和軸系安裝的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船舶軸系定位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調整環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船舶軸系定位工裝的與推進減速器對中的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
1-支撐管;???????????2-調整環;????????????21-螺孔;
22-調整螺釘;????????3-望光儀;????????????4-軸承座;
5-滾動軸承;?????????6-激光對中儀;????????61-對中儀支架;
7-隔艙壁;???????????8-推進減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請參閱圖1至圖4。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6811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三體鋁合金抗沉高速艇
- 下一篇:一種電動自行車前叉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