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齒形板雙面坡口銑邊機銑削頭機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576220.5 | 申請日: | 2012-1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89444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唐亮;楊念記;方長海;沈奇;周怡;殷佳燕;朱越來;錢軍;唐志靖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華聯(lián)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C3/12 | 分類號: | B23C3/12;B23C9/00;B23Q5/02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紅梅 |
| 地址: | 214135 江蘇省無***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齒形 雙面 坡口銑邊機 銑削 機構 | ||
1.齒形板雙面坡口銑邊機銑削頭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減速機(1)、頂部連接法蘭(2)、上固定螺母(3)、銑刀軸(5)、支承座(14)、端蓋(15)、銑刀頭(16)、刀片(17)、平鍵(18)和下固定螺母(19);立式減速機(1)與頂部連接法蘭(2)的上表面聯(lián)接,頂部連接法蘭(2)的下表面與支承座(14)筒體的上表面聯(lián)接,銑刀軸(5)上端軸轂通過平鍵(18)與立式減速機(1)輸出軸聯(lián)接,銑刀軸(5)通過第一支承軸承組件、第二支承軸承組件支承安裝在支承座(14)內(nèi);所述第一支承軸承組件安裝在支承座(14)內(nèi)部臺階上方,并通過安裝在銑刀軸(5)上端螺紋處的兩個上固定螺母(3)限位固定;所述第二支承軸承組件安裝在支承座(14)內(nèi)部臺階下方,并通過端蓋(15)限位固定,端蓋(15)聯(lián)接固定在支承座(14)筒體下表面上;所述銑刀頭(16)安裝在銑刀軸(5)下端軸頸上并通過兩個下固定螺母(19)鎖緊固定,銑刀頭(16)與銑刀軸(5)之間通過平鍵(18)聯(lián)接以傳遞扭矩,刀片(17)安裝在銑刀頭(16)的各個刀座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形板雙面坡口銑邊機銑削頭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軸承組件包括第一端部隔圈(4)、第一隔套(6)、第一外隔圈(7)、第一支承隔圈(8)、第一圓錐滾子軸承(20)和第一滾珠止推軸承(21),所述第一端部隔圈(4)上端與上固定螺母(3)聯(lián)接,第一端部隔圈(4)下端頂住第一圓錐滾子軸承(20)內(nèi)圈上口,第一圓錐滾子軸承(20)外圈上口與頂部連接法蘭(2)下端面聯(lián)接,第一圓錐滾子軸承(20)內(nèi)圈下口通過第一隔套(6)與第一滾珠止推軸承(21)上座圈聯(lián)接,第一滾珠止推軸承(21)下座圈支承在支承座(14)內(nèi)部臺階上表面上;第一圓錐滾子軸承(20)外圈下口通過第一外隔圈(7)與第一支承隔圈(8)聯(lián)接,第一支承隔圈(8)下口端面支承在支承座(14)內(nèi)部臺階上表面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形板雙面坡口銑邊機銑削頭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軸承組件包括第二支承隔圈(9)、第二外隔圈(10)、第二隔套(11)、端部外隔圈(12)、端部內(nèi)隔圈(13)、第二滾珠止推軸承(22)和第二圓錐滾子軸承(23),所述第二支承隔圈(9)與支承座(14)內(nèi)部臺階下口聯(lián)接,第二支承隔圈(9)下表面與第二滾珠止推軸承(22)上口聯(lián)接,第二滾珠止推軸承(22)下口通過第二隔套(11)與下方的第二圓錐滾子軸承(23)內(nèi)圈聯(lián)接,第二圓錐滾子軸承(23)外圈通過第二外隔圈(10)與第二支承隔圈(9)聯(lián)接,第二圓錐滾子軸承(23)內(nèi)圈下口與端部內(nèi)隔圈(13)聯(lián)接,第二圓錐滾子軸承(23)外圈下口與端部外隔圈(12)聯(lián)接,所述端部外隔圈(12)和端部內(nèi)隔圈(13)均支承在底部端蓋(15)內(nèi)表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華聯(lián)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jīng)無錫華聯(lián)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576220.5/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