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健康舒適節(jié)能空調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220382502.1 | 申請日: | 2012-08-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922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賢錫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賢錫 |
| 主分類號: | F24F3/14 | 分類號: | F24F3/14;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lián)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輝 |
| 地址: | 52830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健康 舒適 節(jié)能 空調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健康舒適節(jié)能空調器,具體涉及一種可對空氣的濕度和溫度進行獨立調節(jié)的空調器,屬于制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在炎熱氣候時采用空調器,會令人產生涼快清爽的舒適感覺,這種感覺是源于空調器把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降低所致。傳統(tǒng)空調器主要著重于對空氣降溫,在降溫的同時利用蒸發(fā)器較低的表面溫度對流經的空氣順道除濕,實際上除濕只是空調器的一個副功能。傳統(tǒng)空調器在對空氣冷卻順帶除濕時,除濕冷凝溫度只能跟隨出風溫度,出風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除濕效果,在炎熱天氣時會受到制冷功率限制使出風溫度偏高,造成除濕不足。而在低溫天氣尤其是濕冷季節(jié),利用空調器除濕會導致本來寒冷的室內溫度更低,比如在寒冷季節(jié)時為降低車內空氣濕度,防止擋風玻璃結露影響視線,需要把空氣降溫除濕,但這樣會導致車內溫度更低,只能開大暖風御寒,所以出現(xiàn)在同一空間同時制冷和吹熱風的矛盾,大大增加了能耗,這種問題至今還沒有解決。
降低濕度是改善空氣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健康、舒適和節(jié)能方面有重要意義。人體散熱主要通過汗液蒸發(fā)和熱傳導途徑,當空氣含水量降低后,空氣的蒸氣壓跟隨降低,會促進人體排汗散熱,在氣溫30℃,相對濕度40%時,人會感覺相當舒服,而氣溫在28℃,相對濕度80%時,會讓人感到很不自在,對于舒適度來講,濕度的影響不亞于溫度,對于空調器把除濕功能定位為“副功能”實在是不應該。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研究,人在相對濕度40-60%之間的空氣環(huán)境中感覺最為舒適,而現(xiàn)有的空調技術對空氣濕度關注度不夠,只著重降溫來實現(xiàn)人們的舒適感,而實際上濕度稍低、溫度適中的空氣環(huán)境更有利于體表排汗散熱,舒適感會更好,更有益健康,尤其于對身體虛弱的人,可減少“空調病”的發(fā)生。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空調器除濕時冷凝溫度與出風溫度相互牽制的問題,可分別對空氣的溫度和濕度進行獨立調節(jié),實現(xiàn)最理想的健康舒適環(huán)境,而且更加節(jié)能。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健康舒適節(jié)能空調器,該種空調器出風的溫度與濕度可獨立控制,包括可通過單冷式空調器做到幾乎不降低室溫的情況下大幅降低空氣濕度,運用以“除濕為主,降溫為輔”的空氣調節(jié)方式,處理出濕度稍低、溫度適中,有益健康和舒適的空氣,而且更加環(huán)保節(jié)能。
本實用新型健康舒適節(jié)能空調器可以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健康舒適節(jié)能空調器,包括組合蒸發(fā)器、除霧腔、水霧阻隔網、排水口、能提供熱交換介質的熱交換循環(huán)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組合蒸發(fā)器其內部設有多個彼此相鄰間隔排列的進氣通道與回氣通道,所述的進氣通道的上方和回氣通道的上方對應地設有進氣入口和回氣出口,進氣通道的下方和回氣通道的下方對應地設有進氣出口和回氣入口;除濕導熱管貫穿進氣通道的下方與回氣通道的下方,出風口導熱管貫穿進氣通道的上方與回氣通道的上方;除濕導熱管、出風口導熱管各分別接入到熱交換循環(huán)裝置其熱交換循環(huán)回路中;所述的組合蒸發(fā)器其下方設有連通進氣出口和回氣入口的除霧腔,除霧腔其內部設有防止進氣出口與回氣入口直接連通的水霧阻隔網,排水口連通除霧腔。
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還可以進一步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所述的進氣入口和回氣出口分別相應地設置在進氣通道、回氣通道的頂端,或者分別相應地設置在進氣通道、回氣通道的靠近頂部處的側端;所述的進氣出口和回氣入口分別相應地設置在進氣通道、回氣通道的底端,或者分別相應地設置在進氣通道、回氣通道靠近底部的側端。
所述各進氣通道其進氣入口的中心點和進氣出口的中心點連線為第一連線,該進氣通道的相鄰回氣通道的回氣入口的中心點和回氣出口的中心點連線為第二連線,第一連線在過第二連線的豎直面上產生正投影,該正投影與第二連線相交。
所述的進氣入口外部設有進風罩,進風罩其內腔與所有的進氣入口相通;所述的回氣出口外部設有出風罩,出風罩其內腔與所有的回氣出口相通。
所述的水霧阻隔網至少為一張或多張,水霧阻隔網設于除霧腔其腔內的進氣出口與回氣入口之間。
所述進氣通道和回氣通道由位于組合蒸發(fā)器其主體內的散熱片分隔而構成,散熱片的間距為1毫米至9毫米之間。
所述出風口導熱管其設置靠近回氣出口。
所述的排水口設置在除霧腔的最低位置。
所述熱交換循環(huán)裝置其熱交換循環(huán)回路由熱交換循環(huán)主回路和熱交換循環(huán)支路構成,除濕導熱管歸屬于熱交換循環(huán)主回路,出風口導熱管歸屬于熱交換循環(huán)支路,除濕導熱管接入到熱交換循環(huán)主回路中,出風口導熱管接入到熱交換循環(huán)支路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賢錫,未經李賢錫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825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