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預應力混凝土樁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343564.1 | 申請日: | 2012-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5536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27 |
| 發明(設計)人: | 黃廣龍;繆海林;范欽建;黃建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5/58 | 分類號: | E02D5/58;E02D27/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09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應力 混凝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預應力混凝土樁。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加快,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得到迅猛發展,具有抗拔要求的建筑物日益增多,深度亦越來越深,地下空間的抗浮問題日益突出,工程中經常會遇到由于未考慮結構的抗浮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當而引起的工程事故。預應力混凝土樁能有效地控制樁身開裂,其在樁基工程中作為抗壓樁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近年來應用范圍已經逐步擴大到抗拔樁基礎。
目前預應力混凝土樁與承臺連接主要是通過混凝土填芯方法來增加樁與承臺的粘結力。預應力混凝土樁,無論是管樁還是方樁,由于樁內壁光滑,與填芯混凝土之間的摩擦力不足,上拔荷載作用時,有時會出現樁內灌注的部分混凝土被拔出等情況,樁與承臺錨固失效直接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從而造成安全事故。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預應力混凝土樁與承臺連接方法中存在的上拔荷載作用時,有時會出現樁內灌注的部分混凝土被拔出等情況,從而造成安全事故等缺點,提出一種新型預應力混凝土樁與承臺的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預應力混凝土樁,該預應力混凝土樁的一端外壁上設置有凹環槽或凸環槽。
進一步,凹環槽的橫截面形狀為:
方案一:凹環槽的橫截面形狀為矩形,在樁體一端的外壁上設置了若干矩形凹槽;
方案二:凹環槽的橫截面形狀為梯形,在樁體一端的外壁上設置了若干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兩側邊之間的夾角β選擇為30°,夾角β的另一個選擇為60°,夾角β的再一個選擇為100°;梯形凹槽13的上底邊與下底邊之間的長度比為0.2;梯形凹槽的上底邊與下底邊之間的長度比另一個選擇為0.6;梯形凹槽的上底邊與下底邊之間的長度比再一個選擇為0.9;方案三:凹環槽的橫截面形狀為三角形,在樁體一端的外壁上設置了若干三角形凹槽A或者三角形凹槽B;
方案四:凹環槽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弧形,在樁體一端的外壁上設置了若干圓弧形凹槽;
方案五:凹環槽的橫截面形狀為鋸齒形,在樁體一端的外壁上設置了若干鋸齒形凹槽;
方案六:凹環槽的橫截面形狀為由若干直線、弧線線段構成凹槽的槽邊,在樁體一端的外壁上設置了若干折線構成槽邊的凹槽;在樁體一端的外壁上設置了若干直線與圓弧線構成槽邊的凹槽;
進一步,樁體的一端外壁上設置有螺旋凹環槽或螺旋凸環槽。
進一步,樁體的一端外壁上設置有交叉螺旋凹環槽或交叉螺旋凸環槽。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預應力混凝土樁與承臺的連接結構,改變了內填芯抗拔的傳統方式,樁頂通過樁帽與基礎承臺連接,這種新型連接結構保證了預應力混凝土樁與承臺的連接,更加安全可靠,將大大提高承臺與樁頂的連接強度,是解決預應力混凝土樁抗拔薄弱環節的有效方式。本結構加工工藝簡單,節省工程造價,效率高,適用范圍廣,有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新型預應力混凝土樁與承臺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預應力混凝土樁與承臺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加固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凹環槽的橫截面形狀選擇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土樁外壁凹槽選擇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土樁外壁凹槽選擇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土樁外壁凹槽選擇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8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預應力混凝土樁與承臺連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土樁外壁凹槽選擇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土樁外壁凹槽選擇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土樁外壁凹槽選擇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土樁外壁凹槽選擇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樁體;2、樁帽;3、基礎承臺;4、端板;5、螺紋;6、鋼筋籠;7、填芯混凝土;8、圓鋼托板;9、混凝土墊層;10、加固鋼筋;11、環凹槽;12、矩形凹槽;13、梯形凹槽;14、三角形凹槽A;15、三角形凹槽B;16、圓弧形凹槽;17、鋸齒形凹槽;18、折線構成槽邊的凹槽;19、直線和圓弧線構成槽邊的凹槽;20、螺旋凹環槽;21、交叉螺旋凹環槽;22、凹坑;23、凸螺紋;24、凸環槽;25、螺旋凸環槽;26、交叉螺旋凸環槽;27、凸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3435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