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減震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50999.1 | 申請日: | 2012-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72263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曼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曼 |
| 主分類號: | A42B3/12 | 分類號: | A42B3/12 |
| 代理公司: | 廣東秉德律師事務所 44291 | 代理人: | 楊煥軍;田學東 |
| 地址: | 51901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震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良好的接觸效果和較強的抗震能力的減震件。
【背景技術】
在中國申請、公開號為1230377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具有數個可調式氣囊的頭盔,其在內側的頂部、后部、左部和右部分別設有一減震件,減震件為氣囊。由于減震件僅為單純的氣囊,抗震能力不夠強,容易導致氣囊破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接觸效果和較強的抗震能力的減震件。
上述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
一種減震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連接的氣囊和減震墊層。
由上述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通過結合氣囊和減震墊層,融合了氣囊的柔軟性以使用戶有良好的接觸感,同時融合了減震墊層的強抗震能力以提高抗震性能。
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氣囊的上端面設有多個指向減震墊層的凹陷。通過凹陷的設計,一是,在氣囊被擠壓變形時通過凹陷抵住氣囊的內側以形成一定的支撐力,提高了氣囊的抗震能力;二是,在上端面形成一定的接觸鏤空,有利于用戶的熱量和熱氣的散發。
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凹陷沿指向方向逐漸變窄。本方案提高了凹陷的支撐能力。
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減震墊層包括連于氣囊底面的連接片和設于連接片底面的多個凸柱。本方案有利于熱量的散發。
所述連接片的底面設有多個連接凸柱,連接凸柱的下端面上設有卡扣。本方案有利于連接于其他裝備上。
另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減震墊層包括通過邊沿連接的上連接片和下連接片,上連接片的上端面連于氣囊底面,上連接片的內側設有多個上凸柱,下連接片的內側設有多個與上凸柱一一相對并位于上凸柱下方的下凸柱,一一相對的上凸柱和下凸柱之間留有空隙。相對于單層凸柱,本方案的抗震能力較強。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減震件的從上側往下側的側視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減震件的從下側往上側的側視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減震件的俯視圖;
圖4為實施例一減震件的仰視圖;
圖5為實施例一減震件側面視圖;
圖6為實施例二減震件側面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減震件,包括相互連接的氣囊1和減震墊層2;氣囊1的上端面設有多個指向減震墊層2的凹陷11,凹陷11沿指向方向逐漸變窄;減震墊層2包括連于氣囊1底面的連接片21和設于連接片21底面的多個凸柱22。
為了方便連接,連接片21的底面設有多個連接凸柱23,連接凸柱23的下端面上設有卡扣24。
本實施例提供的減震件主要運用于頭盔上,氣囊1給用戶帶來良好的接觸感,結合減震墊層2以提高減震件的抗震能力。
實施例二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減震件的減震墊層,本實施例提供的減震件的減震墊層3,包括通過邊沿連接的上連接片31和下連接片32,上連接片31的上端面連于氣囊1底面,上連接片31的內側設有多個上凸柱33,下連接片32的內側設有多個與上凸柱33一一相對并位于上凸柱33下方的下凸柱34,一一相對的上凸柱33和下凸柱34之間留有空隙。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例如,上述減震墊層可以就是一減震墊片;本實用新型不限于用于頭盔,也可以用到坐墊、靠墊等設備上;因此,基于上述實施例的、未做出創造性勞動的簡單替換,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揭露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曼,未經陳曼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5099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