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增亮擴散功能的光學薄膜有效
| 申請號: | 201220233838.1 | 申請日: | 2012-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2631769U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林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冠旗電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3/00 | 分類號: | G02B3/00;G02B5/02;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伍賢喆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閘***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擴散 功能 光學薄膜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學薄膜。?
背景技術
隨著數字電視的發展,近幾年在顯示器領域的競爭中,液晶顯示器持續地受到消費者與業者的重視,在產品的銷售量上也持續保持在高長率。其中,液晶顯示器的成像方式,利用電場的開關而驅動并顯示出高質量的畫面,而液晶面板本身并不會發出光線,必須由背光模塊來提供顯示器光源。?
一般來講,背光模塊是由發光源,導光板及光學膜,如擴散膜,反射膜,增光片等組成,擴散膜是位于導光板的上方,其可對透過導光板的光線做散射處理,讓光的分布更加均勻,以達到霧化的效果。?
一般常用的擴散膜是利用透明細顆粒作為散射粒子,并使用接合劑與硬化劑產生交鏈反應,以將散射粒子附著于高透光性的基板,這個光學行為是利用光線穿過散射粒子面產生光擴散的效果。此外,為了避免散射粒子與基板附著性不好,影響背光模塊的運作,通常會使用接合劑以提供散射粒子較好的附著性,然而,過量的接合劑包覆散射粒子,卻會造成擴散膜的亮度降低。采用涂敷方式生產的光學擴散膜主要包括透明基板,上涂敷層以及上散射粒子和下涂敷層及下散射粒子。擴散膜主要依靠涂敷層中隨機散步且不同尺寸的散射粒子對進入涂層內的入射光線進行充分散射,以使出射光線的方向隨機分布,從而將入射的光線分布均勻化。同時,由于薄膜的上表面中有少數尺寸較大的粒子部分外露到涂層表面之外,組成了類似于透鏡表面的形狀,從而使薄膜具有一定的聚光能力。然而在此結構中,由于能夠突出于圖層之外的粒子數量較少,所以這種薄膜的聚光能力十分有限。而且粒子的形狀尺寸分布很廣,雖能增加薄膜的光學擴散能力,但不能保證薄膜的聚光能力,使得直接使用這種薄膜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亮度并不高。?
另外一種傳統擴散膜的加工方法是采用通過添加一定量的光擴散劑于基材本體中,通過光擴散粒子的小尺寸效應與粒子本身的球狀結構,實現光通過時,形成光的多次漫反射與折射,從而實現出射的光的均勻分散與柔和性,達到擴散的目的。但對于厚度很薄膜的產品,需要添加大量的光擴散劑才能實現較高的擴散效果。同時,由于大量添加光擴散劑,會降低材料本身的透光率,而且增加成本,在應用于背光模組中,不具有良好的優勢。?
一般而言,應用在大尺寸的液晶顯示器為直下式光源,直下式光源可由燈管的增加,與擴散組件的設計來達到高亮度與均勻光源的要求。為了達到高亮度的要求,直下式背光模塊必須使用菱鏡片,作為將光線集中收斂的重要構件。所謂的菱鏡片,主要的功能是用于改變光線的行進路徑,通過表面的三角結構,使其光線往法線方向集中,為此達到提高中間方向亮度。然而雖然早期的菱鏡片的聚光效果符合要求,但由于使用UV硬化工藝,必須由光學成形膠將模具上的形狀轉寫在基材上,菱鏡片的制造方法使用光學膠將模具上的形狀轉寫成形在基材上,必須經上膠,壓合,硬化成形,離型等作業程序,但在離型的過程中,容易因操作的不當,造成外觀的缺陷,故制造方法不但繁雜,同時生產過程困難,造成良率不高。?
另外,由于基材跟成形膠間收縮率的不同,將造成菱鏡片在可靠測試中,產生翹曲的現象,影響測試結果?,F有菱鏡片的結構中,必須使用紫外線硬化涂料成形基材上,常造成刮傷,離型不佳造成缺陷,其工藝復雜而生產良率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增亮擴散功能的光學薄膜,通過微透鏡結構將擴散膜和增光片合二為一,可以減少膜片使用數,降低成本,以及具有光學亮度提升,高效擴散功能。?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具有增亮擴散功能的光學薄膜,由基層和微透鏡組層兩部分構成,所述基層的第二表面為面向光源接收光源的光線,第二表面為光滑表面,所述微透鏡組層設置在基層的第一表面上,微透鏡組層由若干微透鏡結構均布排列組成;所述微透鏡結構包括凸緣基底和透鏡,所述凸緣基底為圓柱形,所述透鏡為半球形,凸緣基底的底面設置在基層的第一表面上,透鏡底部平面與凸緣基底的頂面相連。?
所述微透鏡結構緊密相貼二維陣列在基層的第一表面上,即任意相鄰的兩個微透鏡結構的中心距為該兩個微透鏡結構底面半徑之和。?
所述凸緣基底的頂面直徑與透鏡的底面直徑相同,凸緣基底與透鏡之間的貼合邊緣光滑過渡。?
所述凸緣基底的直徑為5μm?~100μm。?
所述凸緣基底的高度與透鏡底部平面的直徑比值為0.1~0.2。?
所述基層和微透鏡組層兩部分由同樣材料制成,為一個整體。?
所述基層和微透鏡組層的光折射率為1.2~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冠旗電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冠旗電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2023383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結構光發生裝置及微型三維成像裝置
- 下一篇:一種保護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