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刺參池塘養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96447.0 | 申請日: | 2012-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701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1 |
| 發明(設計)人: | 于瑞海;李琪;孔靜;張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1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刺參 池塘 養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刺參養殖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刺參池塘的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刺參池塘養殖的參礁主要是石塊、瓦片、空心磚、輪胎、扇貝籠等,根據需求堆放成堆形和壟形等多種形狀,這些參礁費用特別大而且不易清底,對刺參的捕獲也不便,不適宜刺參規模化的池塘養殖,特別對于泥、砂質海底的海區,周圍又無巖礁和石塊,如何解決刺參參礁缺乏的問題,是開展刺參養殖,擴大剌參養殖面積的技術瓶頸,因此,設計一種簡易的、成本低、便于除污清底和收參的參礁進行養殖,是擴大養殖規模、提高效益、降低刺參養殖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刺參池塘養殖方法,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
一種刺參池塘養殖方法,其特征是首先是平整養參池塘底部,然后在養參池布設聚乙烯篩網附著基,該附著基是有一由80-100目的聚乙烯篩網做成寬為0.4-0.5米,篩網長度可根據刺參池塘的長度或寬度而定,每隔1.2-1.5米,用直徑為20-30毫米,長度為0.5-0.8米的竹竿把篩網支撐成波浪形,峰底用裝有2.0-3.Okg砂的砂袋固定于池底上,篩網之間的間隔為0.3-0.4米,再加入海水,進行15-20天的底棲硅藻培養后;放入大小30-50頭/kg參苗,這樣刺參就可以在篩網參礁上生長發育,然后按照常規養參方法進行管理。?
本發明能大幅度降低刺參養殖時投放石頭等參礁的成本,單位有效附著面積成本僅為現有石頭參礁的的6-8%,而且聚乙烯篩網可反復使用,擴大了可養殖刺參的范圍,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便于收參和定期清底除污,是目前開展大規模刺參養殖生產中比較理想的參礁。?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刺參池塘養殖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平整養參池塘底部,然后在養參池布設聚乙烯篩網附著基,該附著基是有一由80-100目的聚乙烯篩網做成寬為0.4-0.5米,篩網長度可根據刺參池塘的長度或寬度而定,每隔1.2-1.5米,用直徑為20-30毫米,長度為0.5-0.8米的竹竿把篩網支撐成波浪形,峰底用裝有2.0-3.0kg砂的砂袋固定于池底上,篩網之間的間隔為0.3-0.4米,再加入海水,進行15-20天的底棲硅藻培養后;放入大小30-50頭/kg參苗,這樣刺參就可以在篩網參礁上生長發育,然后按照常規養參方法進行管理。?
本發明能大幅度降低刺參養殖時投放石頭等參礁的成本,單位有效附著面積成本僅為現有石頭參礁的的6-8%,而且聚乙烯篩網可反復使用,擴大了可養殖剌參的范圍,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便于收參和定期清底除污,是目前開展大規模剌參養殖生產中比較理想的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海洋大學,未經中國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964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