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性尼龍66樹脂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592810.1 | 申請日: | 2012-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108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馬永梅;桑欣欣;李鵬洲;張電子;楊前華;曹新宇;張京楠;向前;賀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平頂山神馬工程塑料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G69/26 | 分類號: | C08G69/26;C08G69/28;C08K3/16;C08K3/24;C08K3/30;C08K5/098;D01F6/90;D01F1/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李柏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尼龍 66 樹脂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改性尼龍66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在聚合過程中添加了脂肪二元酸與芳香多胺和/或四甲基哌啶為改性劑的改性尼龍66樹脂,以及該改性尼龍66樹脂的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聚酰胺、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丙烯腈等高分子材料可以通過紡絲加工成纖維而分別稱為錦綸、丙綸、滌綸和腈綸等用于紡織工業。尼龍纖維織物具有吸汗、質輕、韌性好、回彈性好、抗酸堿等特點,是最適合人類穿著的人造織物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紡織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紡織纖維的細旦或超細旦化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熔融紡絲是一種常用的紡絲方法,通過熔融紡絲可以得到適于紡織用的各類纖維,得到的纖維的單絲纖度可達到1.0dtex,但是,對于尼龍纖維而言,運用熔融直接紡絲的方法制造(超)細旦尼龍纖維的技術尚不成熟。通常,單絲纖度為1.1dtex左右的化學纖維叫細旦纖維,而單絲纖度為0.55dtex左右的化學纖維稱為超細旦纖維。尼龍纖維越細,其織物的穿著舒適性越好。因此細旦或超細旦纖維制造技術的開發是近年來各國都重視的高新技術。但是細旦纖維和超細旦纖維的直徑比常規的化學纖維(單絲纖度一般為2.2~6.6dtex)細的多,制造這類化學纖維的技術難度相當大,除了需要選用恰當的紡絲原料和助劑以外,還需要合理選擇紡絲技術方案和嚴格控制紡絲、牽伸等各項生產工藝過程。
目前,已經有一些關于尼龍纖維細旦或超細旦化的研究和報道。例如,杭州師范大學的來國橋等人通過在尼龍66鹽中加入金屬離子經過聚合和后縮聚反應制得的尼龍66樹脂,然后通過嚴格控制熔融紡絲的條件得到了細旦、超細旦尼龍66長絲,其單絲纖度在0.1~1.0dtex。相關技術信息在CN201110093112.2A、CN201110093109.0A和CN201110085491.0A的中國專利文獻中有所描述。
但是,對于尼龍纖維而言,目前運用熔融直接紡絲的方法制造(超)細旦尼龍纖維的技術尚不成熟,紡絲過程不夠平穩、順暢,影響了相關技術的產業化。因此,急需對尼龍66樹脂進行改進,以期望得到具有良好可紡絲性能的細旦、超細旦尼龍66單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聚合過程中添加了脂肪二元酸與芳香多胺和/或四甲基哌啶為改性劑的改性尼龍66樹脂。
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添加了脂肪二元酸與芳香多胺和/或四甲基哌啶為改性劑的改性尼龍66樹脂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還一目的在于提供添加了脂肪二元酸與芳香多胺和/或四甲基哌啶為改性劑的改性尼龍66樹脂的應用。
本發明在制備改性尼龍66樹脂時通過添加脂肪二元酸與芳香多胺和/或四甲基哌啶等得到了改性尼龍66樹脂,使得到的改性尼龍66樹脂的熔融紡絲過程更加平穩、順暢,可以得到細旦、超細旦的尼龍66長絲。
本發明的改性尼龍66樹脂是在引發劑存在下由尼龍66鹽、作為改性劑的脂肪二元酸與芳香多胺和/或四甲基哌啶、分子量穩定劑、共聚單體、稀土金屬化合物和尼龍熱穩定劑經混合熔融聚合后得到的;其中:以尼龍66鹽的重量為基準,所述的脂肪二元酸與所述的芳香多胺和/或所述的四甲基哌啶為尼龍66鹽重量的0.01~5%(優選為尼龍66鹽重量的0.02~1%),所述的芳香多胺與所述的脂肪二元酸的摩爾比是2:1,所述的四甲基哌啶與所述的脂肪二元酸的摩爾比是1:1;所述的分子量穩定劑為尼龍66鹽重量的0.1~1%;所述的共聚單體為尼龍66鹽重量的1~5%;所述的稀土金屬化合物為尼龍66鹽重量的0.01~0.8%;所述的尼龍熱穩定劑為尼龍66鹽重量的0.1~0.4%。
所述的脂肪二元酸選自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葵二酸、十一碳二酸和十二碳二酸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芳香多胺是N,N'-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1,3-苯二甲酰胺。
所述的四甲基哌啶是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
所述的引發劑是去離子水。
所述的分子量穩定劑是醋酸和/或己二酸。
所述的共聚單體選自丁內酰胺、戊內酰胺、己內酰胺、辛內酰胺、癸內酰胺和十二內酰胺中的一種或幾種。
所述的稀土金屬化合物選自稀土金屬鹽或稀土金屬絡合物等中的一種;所述的稀土金屬鹽或稀土金屬絡合物中的稀土金屬選自鑭、鈰、鐠、釹、钷、釤、銪、釓中的一種;所述的稀土金屬鹽的陰離子選自氯離子、溴離子、磷酸根、硝酸根、羧酸根、硫酸根中的一種;所述的稀土金屬絡合物的配體選自含氮、含氧或含硫的有機配體或無機配體中的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平頂山神馬工程塑料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平頂山神馬工程塑料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928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