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小麥胚芽油的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83713.6 | 申請日: | 2012-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978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2 |
| 發明(設計)人: | 范潔玉;胡云雪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聯合創新技術服務平臺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1B1/10 | 分類號: | C11B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臨界 萃取 提取 小麥 胚芽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萃取工藝,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小麥胚芽油的萃取工藝。?
背景技術
小麥胚芽是面粉加工后的副產品,我國每年可用于開發的小麥胚芽資源高達28~42?億千克,這為其加工利用提供了原料基礎。小麥胚中平均含有10%左右的小麥胚芽油,主要成份是亞油酸、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占胚芽油總量的80%以上,其中人體最重要的必須脂肪酸——亞油酸達50%以上。小麥胚芽油中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一種對人體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質—廿八烷醇,它能夠提高機體的運動耐力,改善心肌功能,提高全身肌肉松馳作用和靈敏性,增強機體的運動能力。小麥胚芽油的制取方法已有過研究報道,但多數研究采用浸出法進行提取。CO2超臨界萃取技術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型萃取分離技術,它可以在接近常溫的條件下進行分離提取,對產品中的活性或有效成分沒有破壞作用,并且無有機溶劑殘留。所分離提取的產品純度高,色味純正,安全無毒。該方法操作簡單,能耗低,適用于農產品中具備生理活性物質的提取等。而對超臨界萃取小麥胚芽油的研究報道卻很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小麥胚芽油的提取工藝,提供了一種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小麥胚芽油的工藝。?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小麥胚芽油的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將干燥好的麥胚粉碎得到麥胚粉,稱取適量的麥胚粉,采用自然重力堆積方式裝填萃取柱;
(2)將萃取柱密封,調控萃取的溫度和壓力,打開CO2循環通路,進行萃取;
(3)降壓,收集萃取出的小麥胚芽油。
優選的是,所述裝填萃取柱中,體積為1?L的萃取缸每次裝填小麥胚芽250?g。?
優選的是,所述萃取壓力為25-35?MPa,所述萃取溫度為30-40℃,所述CO2流量為10-25?L/h。?
優選的是,所述分離壓力為6-10?MPa、所述分離溫度為30-40℃,所述萃取時間為0.8-1.5?h。?
優選的是,所述萃取壓力為30?MPa,所述萃取溫度為35℃,所述CO2流量為20?L/h;所述分離壓力為8?MPa、所述分離溫度為40℃,所述萃取時間為1?h。?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工藝具有操作簡單、萃取時間短、萃取溫度低等優點;同時,這一技術具有無毒、無害,惰性環境可避免產物氧化,無化學試劑殘留和污染,不需要精煉等優點,適合于生產車間的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小麥胚芽油的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將干燥好的麥胚粉碎得到麥胚粉,稱取適量的麥胚粉,采用自然重力堆積方式裝填萃取柱;體積為1?L的萃取缸每次裝填小麥胚芽250?g;
(2)將萃取柱密封,調控萃取的溫度為35℃,壓力為30MPa,打開CO2循環通路,進行萃取;所述CO2流量為20L/h,所述分離壓力為8?MPa、所述分離溫度為40℃,所述萃取時間為1?h;
(3)降壓,收集萃取出的小麥胚芽油。
實施例2:?
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小麥胚芽油的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將干燥好的麥胚粉碎得到麥胚粉,稱取適量的麥胚粉,采用自然重力堆積方式裝填萃取柱;體積為1?L的萃取缸每次裝填小麥胚芽250?g;
(2)將萃取柱密封,調控萃取的溫度為30℃,壓力為25?MPa,打開CO2循環通路,進行萃取;所述CO2流量為10?L/h,所述分離壓力為6?MPa、所述分離溫度為35℃,所述萃取時間為0.8?h;
(3)降壓,收集萃取出的小麥胚芽油。
實施例3:?
采用超臨界萃取法提取小麥胚芽油的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將干燥好的麥胚粉碎得到麥胚粉,稱取適量的麥胚粉,采用自然重力堆積方式裝填萃取柱;體積為1?L的萃取缸每次裝填小麥胚芽250?g;
(2)將萃取柱密封,調控萃取的溫度為40℃,壓力為35?MPa,打開CO2循環通路,進行萃取;所述CO2流量為20?L/h,所述分離壓力為10?MPa、所述分離溫度為45℃,所述萃取時間為1?h;
(3)降壓,收集萃取出的小麥胚芽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聯合創新技術服務平臺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聯合創新技術服務平臺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8371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