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鼠李糖乳桿菌及其培養和微膠囊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578720.7 | 申請日: | 2012-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312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4-10 |
| 發明(設計)人: | 梁金鐘;肖文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美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N11/10;C12N11/04;C12R1/2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0018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鼠李糖乳 桿菌 及其 培養 微膠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的是一種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LC-STH-13)及其培養和微膠囊方法。
背景技術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LC-STH-13)屬于乳桿菌屬,短小的桿菌;不運動,無芽孢,無質粒,革蘭氏染色陽性;兼性厭氧菌,生長溫度范圍2~53℃,最適溫度一般是30~40℃;耐酸,最適pH通常為5.5~6.2;一般在pH5或更低的情況下可生長。上世紀80年代,由兩位美國科學家Gorbach和Goldin從健康人的腸道中分離而得,并命名為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GG)LGG。近年來,大量的動物實驗和人體臨床實驗證明LGG具有相當多的生理功能和自身優勢,是目前全球研究最多的益生菌之一。
鼠李糖乳桿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在糖發酵中,苦杏仁苷、阿拉伯糖、纖維二糖、七葉靈、果糖、半乳糖、葡萄糖、葡糖酸鹽、乳糖、麥芽糖、甘露醇、甘露糖、松三糖、鼠李糖、核糖、水楊苷、山梨醇、蔗糖、海藻糖均能被發酵,密二糖、綿子糖、木糖不能被發酵;精氨酸產NH3;乳酸旋光性為L;15℃能生長;肽聚糖類型為Lys-DAsp;鼠李糖乳桿菌的DNA的鳥嘌呤(G)+胞嘧啶(C)的含量為45~47%;極少見硝酸還原反應,只有PH值最終平衡在6.0以上時才能還原硝酸鹽;不液化明膠;不分解酪素,但大多數菌株能產生少量的可溶性氮;不產吲哚和H2S;接觸酶陰性;無細胞色素,極少數菌株以假接觸酶分解過氧化物;聯苯胺反應陰性。
鼠李糖乳桿菌的生理功能??LGG具有顯著生理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六方面:
1.平衡腸道菌群,抑制腹瀉的功能:腸道微生態平衡是指腸道中正常菌群與宿主在不同的發育階段的動態的生理性組合狀態。由于腸道微生態平衡失調,即菌群失調而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出現腹瀉等癥狀在臨床上屢見不鮮。近年來新的廣譜抗生素不斷出現,再加上抗生素濫用、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健康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腸道菌群平衡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大量的研究人員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Siitonen等報道了以LGG發酵的酸奶對由抗生素引起的腹瀉的治療作用。Hilton等通過對美國去亞洲、東非、南美等地的旅行者腹瀉發病情況進行研究,發現每天口服LGG膠囊可預防旅行腹瀉的發生,并且發現LGG對從未發生旅行腹瀉者更為有效。Kaila等對患有輪狀病毒引起腹瀉的29名5~28月嬰兒分別口服含LGG的制劑和普通牛乳,結果在服用LGG制劑的嬰兒糞便中檢出LGG菌株,說明即使是在宿主患急性胃腸炎期間,LGG仍能夠促進腸道菌群的平衡。Oberhelman等通過對204名6~24月營養不良的嬰兒臨床實驗發現,服用含LGG的制劑后腹瀉時間縮短,糞便中的腺病毒明顯減少,該療效對非母乳喂養的嬰兒更為顯著,并證實了LGG對秘魯兒童急性腹瀉具有明顯的預防作用。與大多數研究不同的是,Sazawal等通過對34位不同年齡受試者服用LGG益生菌發現,在降低急性腹瀉風險方面,LGG對兒童的效果(降低57%)高于成人(降低26%),并提出LGG對急性腹瀉的預防與患者年齡有一定的關系。
2.在腸道中定植和存活,增強胃腸道粘膜屏障的功能:
益生菌只有通過定殖和存活于粘膜、皮膚等表面或細胞之間形成的生物屏障,競爭性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和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同時通過防止毒素等的吸收和中和有毒產物。已有大量的實驗論證了益生菌在腸道中定植和存活的特性。Kirjavainen等用不同益生菌對人體腸黏膜的結合能力測定發現,LGG對于嬰兒和成年人,均有較高的黏著率。Alander等讓志愿者連續12天服用含有LGG乳清飲料后,對受試者腸道內容物和糞便樣品進行檢驗,發現樣品中都含有LGG菌株,這證實了LGG能夠在活體腸道內定植并存活。Lam等對患有胃潰瘍的小鼠以每天108cfu/day或109cfu/day的LGG持續3天進行灌胃實驗,發現LGG成功附著在胃粘膜上,尤其在潰瘍部位的邊緣定植,而且通過服用一定劑量的LGG,潰瘍面積明顯減少。實驗發現,將LGG與不同益生菌的結合使用可以更好的抑制病原菌對腸粘膜的黏附,并提出可以通過對益生菌不同的組合來抑制目的病原體。Fang等將純化和分離的LGG分泌的蛋白作用于腸上皮細胞,發現LGG分泌蛋白可以通過特殊的路徑促進腸上皮細胞的動態平衡,對因細胞因子引起的胃腸道疾病具有預防作用。
3.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美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哈爾濱美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57872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