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下支承雙跑道錐面鋼領與鋼絲圈組合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454047.6 | 申請日: | 2012-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997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30 |
| 發明(設計)人: | 易珊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金貓紡織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1H7/60 | 分類號: | D01H7/60;D01H7/64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50211 | 代理人: | 譚小容 |
| 地址: | 401336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承 跑道 錐面 鋼領 鋼絲 組合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設備上的零部件,具體涉及一種下支承雙跑道錐面鋼領及鋼絲圈的組合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在棉紡設備的鋼領設計制造中,存在平面鋼領和錐面鋼領,錐面鋼領又分為上支承錐面鋼領和下支承錐面鋼領。鋼領為環形件,無論是平面鋼領,還是錐面鋼領,其內跑道均設計成主跑道。圖7所示為平面鋼領與鋼絲圈的組合結構,在正常紡紗時,紗線3帶著鋼絲圈2在鋼領1上高速回轉,產生的離心力使鋼絲圈2緊貼在鋼領1的內跑道1a上運行,而鋼絲圈2在外跑道1b上懸空,不可能與鋼領1的外跑道1b接觸;即鋼絲圈2在鋼領1上移動的絕大多數時間是與鋼領1的內跑道1a相接觸,鋼領1的外跑道1b僅僅是輔助跑道。當紡紗張力突變時,鋼絲圈2的外腳可能瞬間與鋼領外跑道1b相碰,但不可能長時間緊貼在鋼領1外跑道1b上正常運行。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鋼絲圈外腳與鋼領外跑道瞬間相碰,容易造成斷頭;(2)現有的鋼領與鋼絲圈的接觸長度有限,平面鋼領的接觸長度僅為1.5~2.5mm,錐面鋼領的接觸長度也只有3~5mm,使鋼絲圈磨損嚴重,使用壽命短,需要經常更換鋼絲圈,同時,鋼絲圈的溫度高,易損傷纖維,影響紡紗質量;(3)鋼絲圈僅與鋼領內跑道接觸,鋼絲圈在鋼領上高速運轉易產生頻繁的晃動或搖擺,造成紗線頭斷頭、毛羽、棉結的現象明顯較多。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下支承錐面鋼領與鋼絲圈的組合結構,增大鋼領與鋼絲圈的接觸面積,保證鋼絲圈在鋼領上運動平穩,延長鋼絲圈的使用壽命,減少斷頭,改善紡紗質量。
為此,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下支承雙跑道錐面鋼領與鋼絲圈組合結構,包括下支承鋼領(1)和下支承鋼絲圈(2),所述下支承鋼領(1)上設置有內跑道(1a)和外跑道(1b),所述下支承鋼絲圈(2)帶有ab段內腳和cd段外腳,所述內跑道(1a)與水平坐標軸的夾角為α1,且α1=65~89°,關鍵在于:所述下支承鋼領(1)頂部的外側設置有深度為h1的凹陷,該凹陷的外側端比內側端低形成傾角為α2的斜面,當紗線(3)帶著下支承鋼絲圈(2)在下支承鋼領(1)上正常運行時,下支承鋼絲圈(2)受到F的作用力處于上提運行狀態,同時,下支承鋼絲圈(2)的ab段內腳與下支承鋼領(1)的內跑道(1a)緊密貼合在一起,下支承鋼絲圈(2)的cd段外腳與下支承鋼領(1)的外跑道(1b)緊密貼合在一起。
鋼領的內跑道傾角α1為65~89°,保證了鋼絲圈始終上提運行,由于在內跑道下部未設置下支承面,鋼絲圈的ab段內腳沿鋼領內跑道上提,直至cd段外腳與鋼領的外跑道接觸,鋼絲圈才停止上移,但此時上提的力仍存在,使鋼絲圈的cd段外腳始終貼合在鋼領的外跑道上,而此時鋼絲圈的ab段內腳受離心力及上提力的作用,也緊貼在鋼領的內跑道上,從而形成雙跑道運行;為了使鋼絲圈能順利地裝入鋼領,在鋼領的頂部外側設計了深度為h1的凹陷,同時凹陷底部設置了傾角為α2的斜面,安裝時鋼絲圈可順利地沿著凹陷劃入鋼領內外跑道;同時,也可保證寬敞的紡紗通道。
上述內跑道(1a)為圓弧面或斜平面;當內跑道(1a)為圓弧面時,圓弧的半徑為R2,且R2=4~20mm,內跑道(1a)與水平坐標軸的夾角為α1為圓弧的弦與水平坐標軸的夾角。
優選為,所述下支承鋼領(1)中,邊寬B1=2.4~4mm,頂部凸起處寬度B2=0.5~2mm,頂部凸起處半徑R1=0.2~1mm,頂部外側凹陷深度h1=1~3mm,頂部凹陷的底部斜面傾角α2=5°~20°,頂部凹陷的內側斜面傾角α3=5°~20°,鋼領最小壁厚h2=0.5~1.5mm,頂部凹陷與凸起連接處的倒圓R3=0.3~1mm。
進一步,所述下支承鋼絲圈(2)中,ab段內腳長度為3~7mm,cd段外腳長度為1~3mm。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增大鋼領與鋼絲圈的接觸面積,其內、外跑道的接觸長度之和可達6~8mm,大大高于平面鋼領和其他錐面鋼領與鋼絲圈的接觸長度,極大地延長鋼絲圈的使用壽命,比普通平面鋼領延長1~2倍左右;
(2)正常紡紗時,下支承鋼絲圈與下支承鋼領的內、外跑道同時接觸,保證運轉平穩,紡紗張力穩定,可有效地減少斷頭、毛羽、棉結等現象,提高紡紗效率;
(3)由于下支承鋼絲圈與下支承鋼領的接觸面積增大,壓強小、溫升低、不損傷纖維,改善紡紗質量;
(4)在下支承鋼領頂部的外側設置有深度為h1的凹陷及傾角為α2的斜面,保證了鋼絲圈能順利地裝入鋼領中;
(5)紡紗通道寬敞,散熱性能好,紗線質量好,特別適用于高速紡紗。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金貓紡織器材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金貓紡織器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5404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局部增壓模具
- 下一篇:一種對倒角連鑄坯角部進行平整的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