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通道混合電離源及其工作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434526.1 | 申請日: | 2012-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6921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13 |
| 發明(設計)人: | 吳先偉;劉立鵬;馬輝;鄧豐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J49/10 | 分類號: | H01J49/10;H01J49/16;H01J4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5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道 混合 電離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離源,特別涉及多通道電離源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器是分析儀器領域的重要成員之一,混合的有機物分子經過氣相色譜柱分離后進入質譜,質譜使有機物分子離子化,并使各種離子在電場或磁場的作用下,按照質荷比大小進行分離,并檢測其相應的強度,得到的質譜信號能對物質進行定性鑒定和定量分析。
用于與氣相色譜連接的質譜檢測器通常具有電子電離(EI)源和化學電離(CI)兩種離子源,兩種離子源在結構上有一定的區別,要從EI源切換到CI源工作,必需進行離子源的更換,常常需要關閉整個色譜和質譜儀器來實現這一更換。在更多應用領域,要分析不同的物質,需要使用不同的氣相色譜柱,也需要關閉色譜和質譜儀器實現色譜柱的更換,這一更換過程往往是復雜的,且重新開機后的檢測性能往往不具有高度可靠的一致性。
在很多分析檢測領域會遇到上述的質譜使用問題,例如檢測強極性和弱極性有機物需要更換色譜柱,為獲得物質的分子離子信息,需要更換離子源,在有些GC-MS儀器中,實現了雙柱進樣,即在同一套柱溫箱系統中安裝兩根色譜柱,兩根色譜柱同時插入一個離子源中,這種使用方式免去了更換色譜柱的問題,但仍然不能實現兩類物質的同時分析。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方案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通道混合電離源及其工作方法,實現了切換自動化、同時檢測多種對象等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多通道電離源,包括離子傳輸通道,所述傳輸通道包括第一推斥電極、離子透鏡;所述多通道電離源進一步包括:
至少兩路電離通道,每路電離通道包括推斥電極、離子源、傳輸電極及切換電極;
所述至少兩路電離通道與所述離子傳輸通道間的夾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使得在傳輸電極、第一推斥電極、電離通道的推斥電極作用下,任一離子源產生的離子通過傳輸電極、切換電極進入所述離子透鏡。
根據上述的多通道電離源,可選地,所述離子源連接色譜柱。
根據上述的多通道電離源,優選地,所述電離通道與所述離子傳輸通道間的夾角為90度。
根據上述的多通道電離源,優選地,所述離子源是EI離子源或CI離子源。
本發明的目的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根據上述的多通道電離源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1)根據待測對象而選擇適用的電離通道;
(A2)調整所述適用的電離通道的切換電極,使得電離后的離子在所述適用的電離通道的推斥電極、傳輸電極的作用下進入所述離子傳輸通道,之后在所述第一推斥電極、離子透鏡的作用下實現離子偏轉,從而進入所述離子透鏡。
根據上述的工作方法,優選地,所述離子源同時工作,從而實現至少兩路待測對象的同時檢測。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1、通過選擇性使用不同的離子源,可以不用更換離子源即可實現電子電離源(EI源)和化學電離源(CI源)的切換;
2、不用更換色譜柱,即可實現不同種類的物質的檢測;
3、可實現多種類型有機物質的同時檢測,極大提高檢測效率。
附圖說明
參照附圖,本發明的公開內容將變得更易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這些附圖僅僅用于舉例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并非意在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的多通道混合電離源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和以下說明描述了本發明的可選實施方式以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如何實施和再現本發明。為了教導本發明技術方案,已簡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規方面。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源自這些實施方式的變型或替換將在本發明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下述特征能夠以各種方式組合以形成本發明的多個變型。由此,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選實施方式,而僅由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同物限定。
實施例1:
圖1示意性地給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多通道混合電離源的結構簡圖,如圖1所示,所述電離源包括:
包括離子傳輸通道,所述傳輸通道包括第一推斥電極3、離子透鏡(如三個電極4、5、6);所述離子傳輸通道是本領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43452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粘度大包裝膠用灌裝裝置
- 下一篇:游樂設施提升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