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LiSr4(BO3)3:Ce3+在制備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84900.1 | 申請日: | 2012-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797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成宇;姜麗宏;蘇鏘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T1/02 | 分類號: | G01T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趙青朵;李玉秋 |
| 地址: | 13002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lisr sub bo ce sup 制備 電子順磁共振 劑量計 中的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順磁共振探測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LiSr4(BO3)3:Ce3+在制備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電子順磁共振是直接檢測和研究含有未成對電子的順磁性物質的現代分析方法。目前,電子順磁共振已廣泛應用于化學、物理、材料、環境、生命科學和醫學等諸多領域。
電子順磁共振劑量測量方法是Bradshaw等人于1962年提出的(W.W.Bradshaw,D.G.Cadena,G.W.Crawford,H.A.W.Spetzler,The?use?of?alanine?as?asolid?dosimeter,Radiation?Research,1962,17,11-21),它是利用特定樣品在輻射后形成的穩定順磁中心與輻射劑量成比例的關系對輻射劑量進行測量;并提出將丙氨酸作為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中的探測器材料。之后研究人員對丙氨酸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進行了大量的系統的研究。到1985年,基于丙氨酸的電子順磁劑量測量方法已經成功的應用于工業范圍內的輻射劑量測量中,并且這種方法在大劑量范圍內的精確度很高,可以用做不同實驗室的比對實驗。
丙氨酸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具有如下優點:1、組織等效性好;2、體積小,使用起來方便靈活;3、輻照后信號穩定;4、讀取信號不具有破壞性,能夠反復多次測量,也可以將信號累計起來測量;5、它對于光子和電子束的劑量率和能量依賴性非常小(M.Lin,T.Garcia,V.Lourenco,Y.Cui,Y.Z.Chen,F.Wang,Bilateral?comparison?of?an?alanine/ESR?dosimetry?system?atradiotherapy?dose?levels,Radiation?Measurements,2010,45,789-796)。鑒于這些優點,丙氨酸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被認為是一種經典的測量高劑量0.1~100kGy電離輻射的劑量計而廣泛的使用。但是丙氨酸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在測量輻射治療級或個人防護級等低劑量電離輻射時卻不適用。因此,提高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的靈敏度,將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測量電離輻射劑量的范圍延伸至低劑量范圍是目前很多研究人員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LiSr4(BO3)3:Ce3+在制備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中的應用,以LiSr4(BO3)3:Ce3+作為電子順磁劑量計中的探測材料,能夠實現對低劑量范圍電離輻射進行測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LiSr4(BO3)3:Ce3+在制備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中的應用,其中,LiSr4(BO3)3:Ce3+中Ce與Sr的摩爾比為0.001~0.1:1。
優選的,所述Ce與Sr的摩爾比為0.005~0.09:1。
優選的,所述Ce與Sr的摩爾比為0.01~0.08:1。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電子順磁共振劑量計,其電子順磁共振探測材料為LiSr4(BO3)3:Ce3+,其中,Ce與Sr的摩爾比為0.001~0.1:1。
優選的,所述Ce與Sr的摩爾比為0.005~0.09:1。
優選的,所述Ce與Sr的摩爾比為0.01~0.08: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849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碳酸酐酶的新型抗體
- 下一篇:存儲器中的寫入能量保存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