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從復雜鎳銅精礦中高效提取鎳、鈷、銅及鉑族金屬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66724.9 | 申請日: | 2012-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885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鑄;吳中生;王仕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23/02 | 分類號: | C22B23/02;C22B15/00;C22B11/02 |
| 代理公司: | 甘肅省知識產權事務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張英荷 |
| 地址: | 737104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雜 精礦 高效 提取 金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色冶金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從復雜鎳銅精礦中高效提取鎳、鈷、銅及鉑族金屬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鎳礦產資源與其它金屬冶煉相比,進入鎳冶煉系統的精礦品位要低得多,而且脈石成分復雜,因此鎳冶煉的技術難度較大。一般鎳冶煉系統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就近出產的鎳銅精礦,除了鎳、鈷、銅以外還含有金、銀及鉑族金屬,原礦石的鎳含量為2~3%,氧化鎂含量則高達3~5%。
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礦山開采的不斷深入,礦山出礦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選礦入選礦石鎳銅品位逐年降低而氧化鎂含量有所升高,原礦鎳鎂比增加,礦石嵌布粒度變細,精礦降氧化鎂難度越來越大,通過選礦產出的精礦氧化鎂含量在5.5~12%,貧礦資源經選礦后的精礦氧化鎂含量高達14%,給鎳、鈷、銅及鉑族金屬的分離與進一步提取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另外,在冶煉提取鎳、銅、鈷及鉑族有價金屬的后續工藝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1)所產出的高鎳锍經磨浮工藝需再次進行選礦分離,由于高鎳锍礦物性質復雜多變,致使銅精礦和鎳精礦中硫化亞銅、二硫化三鎳單體機械夾雜情況嚴重,鎳銅精礦互含之和接近10%,給下游生產工序的成本控制帶來了壓力。
(2)在提取鈷的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含鈷廢水,造成金屬資源的損失及嚴重的環境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原料處理能力強、金屬回收率高的從復雜鎳銅精礦中高效提取鎳、鈷、銅及鉑族金屬的方法。
為此,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從復雜鎳銅精礦中高效提取鎳、鈷、銅及鉑族金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1)選礦:通過選礦將鎳銅原礦分選為Ni含量在6.00%~8.60%、MgO?含量低于6.80%的高品質精礦及Ni含量低于6.00%、MgO?含量在6.80%~13.00%的低品質精礦;
(2)干燥后入爐反應:將上述高品質精礦干燥并散化為含水量在0.3%以下、粒度在-200目的干精礦,與石英粉、粉煤混合后進入閃速爐進行熔煉;將上述低品質精礦干燥并散化為含水量在9.5%以下、粒度在2~4目的精礦團,與石英、塊煤混合后進入富氧頂吹爐進行熔煉;
(3)轉爐吹煉:將閃速爐和富氧頂吹爐產出的低鎳锍經轉爐吹煉后得到高鎳锍;
(4)緩冷分離:將步驟(3)產出的高鎳锍熔體進行緩慢冷卻,冷卻后的高鎳锍通過磨浮分離得到Ni含量大于60%的二次鎳精礦、Cu含量大于65%的二次銅精礦和Ni含量在60~65%、Cu含量在15?~25%并含有少量貴金屬的一次銅鎳合金。
(5)金屬物后續提取:
(5.1)二次鎳精礦處理
將步驟(4)得到的二次鎳精礦送入反射爐進行熔煉得到主要成分為粗鎳的鎳陽極板,然后將鎳陽極板送入電解工序進行電解,得到鎳陰極板;
在電解工序結束后將殘余的鎳陽極板送入磨浮系統進行磨礦,將磨礦產品漿化后通過常規浸出工藝進行浸出;
在電解工序結束后將含鈷的電解液經過濾得到含鈷固體渣,對固體渣進行萃取得氫氧化鈷;
將萃取后的萃余液通過樹脂離子交換柱實施鈷離子的回收。
(5.2)?一次銅鎳合金處理
將步驟(4)得到的一次銅鎳合金通過合金硫化爐吹煉,得到二次高鎳锍;
將二次高鎳锍經磨浮系統分離得Ni含量在59~69%、Cu含量在13~19%并含有少量貴金屬的二次銅鎳合金;對二次銅鎳合金采用兩段控電氯化、一段堿浸脫硫除硅的工藝進行處理,再經加壓浸出除去賤金屬,得含Pt大于10%的貴金屬精礦。
(5.3)?二次銅精礦處理
將步驟(4)得到的二次銅精礦通過自熱爐熔煉、卡爾多爐吹煉、陽極爐精煉得到銅陽極板,再送往銅電解工序進行電解,得到銅陰極板。
上述步驟中,將閃速爐、富氧頂吹爐及轉爐所產生的含二氧化硫的煙氣經電除塵器除塵后先混合配比,得到二氧化硫濃度為8.0%的混合煙氣,然后輸送至制酸廠制酸;除塵器收集的煙塵與步驟(2)中的干精礦或精礦團混合后進入后步工序進行反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解決了復雜難處理的鎳銅原礦的冶煉難題,提高了鎳、鈷及鉑族金屬的回收率,增大了鎳銅原料的處理能力,并提高了綜合技術水平,實現了廢水的綜合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6672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