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檢測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56521.1 | 申請日: | 2012-09-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705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徐紅銀;楊涵;許建偉;汪承紅;楊學文;汪得亭;張瀧堂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10 | 分類號: | F01M1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遠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趙百令;劉大玲 |
| 地址: | 243061 安徽省馬***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潤滑 系統 效率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潤滑系統檢測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檢測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發動機潤滑系統是向發動機內作相對運動的零部件輸送定量潤滑機油的裝置,通過發動機潤滑系統可以實現發動機零部件間的液體摩擦,減少零部件間的摩擦阻力,減輕零部件的磨損;如果發動機潤滑系統的效率較低,將使得發動機的零部件因潤滑不良而造成損壞、報廢,因此對發動機潤滑系統的效率進行檢測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發動機潤滑系統需在發動機的運轉過程中才能建立起機油壓力,實現發動機潤滑系統的正常工作,進而實現發動機潤滑系統的效率檢測。而零部件組裝成發動機總成后,因發動機油泵、機油濾清器、機體油道、機油冷芯等部件的空間內無機油填充。經測試發動機在啟動怠速工況初始階段時轉速為600rpm/min,需55-65秒才能使潤滑系統建立機油壓力,此段時間內各運動部件無潤滑效率,發動機運動件無機油潤滑,容易造成零部件的磨損。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檢測系統及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需長時間等待潤滑系統建立機油壓力,并且此段時間內各運動部件無潤滑效率,發動機運動件無機油潤滑,容易造成零部件的磨損的問題,實現快速的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檢測,降低零部件的磨損。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檢測系統,包括:
儲存潤滑機油的油箱;
與所述油箱通過油管相連,從所述油箱中抽取潤滑機油的油泵;
與所述油泵通過油管相連,將油泵抽取的潤滑機油進行過濾的濾清器;
與所述濾清器通過油管相連,控制經自身的潤滑機油的油壓,輸出設定油壓的潤滑機油的溢流閥;
分別與所述溢流閥和發動機主油道通過油管相連的單向閥;
設置于連接所述發動機主油道和所述單向閥的油道中,計量在設定時間和設定油壓下,所述單向閥通過所述發動機主油道輸送給發動機潤滑系統的零部件的潤滑機油的流量的流量計。
可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
分別與所述油箱和所述溢流閥相連,將高于所述溢流閥設定的油壓的潤滑機油輸送回所述油箱的第一回油管路。
可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
設置于連接所述溢流閥和所述單向閥的油管中,測量所述溢流閥輸出的潤滑機油的油壓的油壓表。
可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
與所述油壓表電連接,當測量的油壓未達到預設閾值時,進行報警的報警器。
可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
與發動機油底殼相連,將發動機油底殼收集的潤滑機油輸送回所述油箱的第二回油管路;
所述發動機油底殼收集經過發動機潤滑系統零部件后的潤滑機油。
可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
與所述流量計電連接,采集所述流量計計量的流量,將所述流量與預設范圍值進行比對,判斷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的處理器。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檢測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系統,所述方法包括:
油泵抽取油箱中儲存的潤滑機油,將抽取的潤滑機油輸送至濾清器;
所述濾清器過濾潤滑機油中的顆粒物,將過濾后的潤滑機油輸送至溢流閥;
所述溢流閥控制經自身的潤滑機油的油壓,輸出設定油壓的潤滑機油至單向閥;
所述單向閥通過流量計和發動機主油道,將潤滑機油輸送給發動機潤滑系統的零部件,所述流量計計量在設定時間和設定油壓下,所述單向閥通過所述發動機主油道輸送給發動機潤滑系統的零部件的潤滑機油的流量,以便通過所述流量與預設范圍值的比對,判斷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第一回油管路將高于所述溢流閥設定的油壓的潤滑機油輸送回所述油箱;
第二回油管路將發動機油底殼收集的潤滑機油輸送回所述油箱。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油壓表測量所述溢流閥輸出的潤滑機油的油壓;
報警器在所述油壓表測量的油壓未達到預設閾值時進行報警。
可選的,所述方法還包括:
處理器采集所述流量計計量的流量,將所述流量與預設范圍值進行比對,判斷發動機潤滑系統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安徽華菱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565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