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小兒秋季泄瀉的方藥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51314.7 | 申請日: | 2012-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56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黎明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4 | 分類號: | A61K36/8994;A61P1/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44500 甘***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小兒 秋季 泄瀉 方藥 | ||
技術領域
木發明屬于中醫藥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治療小兒秋季泄瀉的方藥,尤其涉及一種種治療小兒秋季泄瀉的中藥祛濕化滯止瀉方藥。
背景技術
小兒秋季腹瀉一股以輪狀病毒感染多見,又稱輪狀病毒腸炎,多發牛于秋冬季節,
好發于6個月——l-2歲的嬰幼兒,常在每年秋冬季引起較大的流行,是兒科常見的急性腹瀉病,它主要要通過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其病理為輪狀病毒侵入小腸,破壞腸黏膜絨毛,造成小腸蠕動亢進和吸收功能障礙,此病發病急、進展快,一般有高熱、嘔吐,爾后出現腹瀉,大便早水樣或蛋花樣,每天5?-?10次,甚至數十次,該病雖為自限性疾病,但若不及時治療,易造成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出現脫水和酸中毒,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甚至危及生命,西醫在臨床上缺乏特效治療,多采用對癥及支持療法,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中藥藥祛濕化滯止瀉方藥。該病屬中醫“泄瀉”范疇。中醫認脾虛濕盛郁熱,中焦虛寒,又因積滯、受寒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點,為此,本發明以標本兼治,寒熱并用,先瀉后止為特點,以補脾益腸、清熱祛濕、消積化積、溫中止瀉為治則。
解決方案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治療泄瀉的中藥祛濕化滯止瀉方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苦參、青皮、薏苡仁、肉豆蔻、山藥、山楂、?丁香2g—6g、地椒2g。
方中:苦參,清熱燥濕而止瀉痢,并能利尿,“利小便所以實大便”。
青皮,清熱燥濕而收澀止瀉。薏苡仁味甘淡,藥性比較平和,生用利水滲濕,煨用擅長健脾養胃,常用于脾虛腹瀉;山藥、益氣陰;小兒過度喂養而積滯郁熱,山楂擅長促進油膩肉食消化,而焦山楂兼有止瀉;煨肉豆蔻溫中收斂止瀉,溫脾行氣;丁香:甘、辛、大熱,暖胃,溫腎,溫中止痛,丁香尚含一些止痛、溫里、散寒的成分,發揮著促滲、治療雙重功能;地椒是西北地道藥材,溫中散寒,驅風止痛,治消化不良,腹瀉。
發明有益效果
目前西醫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本病,而中醫藥卻有多種的治療方法及良好的治療效果,減少輸液,且價廉,無副作用,尤適宜于基層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稱取苦參2g、青皮2.5g、薏苡仁4g、肉豆蔻2g、山藥、山楂、?丁香各2g、地椒2g。用水煎煮半小時后取汁,早、晚符服1次,5天為1個療程。
實施例二:稱取苦參2g、青皮3g、薏苡仁4、肉豆蔻6、山藥、山楂、?丁香各3.5g、地椒2g。用水煎煮半小時后取汁,早、晚符服1次,7天為1個療程。
實施例三:稱取苦參2g、青皮4g、薏苡仁6、肉豆蔻5、山藥、山楂、?丁香各4g、地椒2g。用水煎煮半小時后取汁,早、晚符服1次,7天為1個療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黎明,未經劉黎明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513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