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黏扣帶制造方法及黏扣帶有效
| 申請號: | 201210342151.6 | 申請日: | 2012-09-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535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26 |
| 發明(設計)人: | 鄭誠祎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4B11/00 | 分類號: | A44B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學兵 |
| 地址: | 中國臺灣彰***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黏扣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驟:
提供多條塑料單絲;
將所述多條塑料單絲的每一單絲形成多個環圈形狀,使得每一塑料單絲具有多個環圈部分及多個底部;
用底材覆蓋所述塑料單絲的底部;
將該底材與所述塑料單絲的底部熔接在一起,借以將多個塑料單絲環圈結合固定于該底材上;及
將所述多個塑料單絲環圈形成為鉤件,借以形成包含多個鉤件的黏扣帶。
2.如權利要求1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將環圈形成為鉤件的步驟包含:
在預定的高度由環圈的一側對所述環圈實施單側剪切,借以在底材上形成多個彎鉤形的鉤件。
3.如權利要求1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將環圈形成為鉤件的步驟包含:
在所述環圈的大致頂部處實施熱熔斷處理,借以在底材上形成多個具有蘑菇形頭部的鉤件。
4.如權利要求2或3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提供多條塑料單絲的步驟包含:
將所述多條塑料單絲以彼此大致等間距平行的方式提供至一其上形成有多條彼此大致等間距平行的溝槽的底模上,其中所述溝槽系延伸于與所述單絲大致垂直的方向上。
5.如權利要求2或3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將塑料單絲形成環圈的步驟包含:
用一包含多根與底模的溝槽對應的棒條的環圈成形裝置將位在溝槽上方的塑料單絲壓入溝槽中以形成每一單絲的環圈部分,而留在底模表面上的單絲則形成單絲的底部。
6.如權利要求5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將該底材與所述塑料單絲的底部熔接在一起的步驟包含:
用一熔接裝置壓抵住鋪設在該底模上的底材并施加超音波能或熱能來讓單絲底部與底材熔接在一起。
7.如權利要求6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熔接裝置包含超音波熔接機。
8.如權利要求6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熔接裝置包含熱熔接機。
9.如權利要求6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在該將該底材與所述塑料單絲的底部熔接在一起的步驟之后還包含一脫模步驟,該脫模步驟包含:
將該熔接裝置從該底材上移開;
將該環圈成形裝置從底模的側面抽出所述溝槽;及
利用一脫模導輪將其上形成有環圈的底材脫離該底模。
10.如權利要求6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環圈單側剪切步驟系在其上形成有環圈的底材通過該脫模導輪時利用一剪切刀對從所述環圈的一側對環圈實施該單側剪切處理以形成彎鉤形的鉤件。
11.如權利要求6的黏扣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環圈熔斷處理是在其上形成有環圈的底材通過該脫模導輪時利用一加熱器來實施以形成蘑菇形頭部的鉤件。
12.一種黏扣帶,其特征在于,用權利要求1的黏扣帶制造方法來制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臺灣百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4215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原油伴生氣超重力分離裝置
- 下一篇:罩杯組件和包含這種罩杯的胸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