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體顆粒發生儀及液體中顆粒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330374.0 | 申請日: | 2012-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540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1-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為;吳俊民;劉海東;許金珠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尚科潔凈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28 | 分類號: | G01N1/28;G01N1/38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維益專利事務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 地址: | 215129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體 顆粒 發生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體顆粒檢測裝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種液體顆粒發生儀及液體中顆粒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環境需求也越來越高;由于早期工業基礎的不完善,因此,人們的生活環境遭受一定的污染和破壞,為了使人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人們研究出一系列的環境監測設備,有空氣檢測儀和液體檢測儀,由于空氣檢測方式比較成熟,因此空氣檢測精度比液體檢測精度高。
????液體的檢測主要是檢測液體中固體顆粒情況;目前,液體中殼體的檢測方法主要是通過液體流過傳感器,然后通過激光束照射檢測液體中固體顆粒情況;由于檢測時收液體影響,因此檢測結果也會出現誤差,現有的液體中固體檢測粒徑為0.3μm,測量精度低,檢測效果不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檢測精度高的一種液體顆粒發生儀及液體中顆粒檢測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液體顆粒發生儀,包括空氣泵,所述空氣泵空氣輸出端依次連接有高效過濾器、固液分離裝置以及第一混合罐和第二混合罐。
為了可以稀釋和干燥分離出的固體顆粒,進一步地,所述高效過濾器和第一混合罐之間并接有潔凈空氣閥。
為了保證空氣流通,再進一步地,所述空氣泵、高效過濾器、固液分離裝置、潔凈空氣閥以及第一混合罐和第二混合罐之間通過軟管連接。
一種液體顆粒發生儀液體中顆粒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液體樣品放入固液分離裝置中;b、打開空氣泵抽取空氣,空氣通過設置在空氣泵空氣輸出端的高效過濾器過濾成潔凈干燥的空氣;c、一部分潔凈干燥空氣通過軟管通入固液分離裝置中,將固液分離裝置中液體中的顆粒分離輸出,另一部分潔凈空氣通過潔凈空氣閥將分離出的顆粒干燥并稀釋;d、干燥后的液體顆粒通過第一混合罐和第二混合罐進一步混合均勻,最后輸出檢測。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這種液體顆粒發生儀及液體中顆粒檢測方法可以將液體水中的固體顆粒分離出來進行檢測,檢測精度高,可以達到0.1μm,適用范圍廣,測量效果明顯。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一種液體顆粒發生儀結構框圖。
圖中:1、空氣泵;?2、高效過濾器;?3、固液分離裝置;?4、潔凈空氣閥;5、第一混合罐;?6、第二混合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圖1所示一種液體顆粒發生儀,包括空氣泵1,所述空氣泵1空氣輸出端依次連接有高效過濾器2、固液分離裝置3以及第一混合罐5和第二混合罐6;為了提高檢測精度,所述高效過濾器2和第一混合罐5之間并接有潔凈空氣閥4;為了保證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空氣流通,所述空氣泵1、高效過濾器2、固液分離裝置3、潔凈空氣閥4以及第一混合罐5和第二混合罐6之間通過軟管連接。
這種液體顆粒發生儀液體中顆粒檢測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a、先將液體樣品放入固液分離裝置3中;b、打開空氣泵1抽取空氣,空氣通過設置在空氣泵1空氣輸出端的高效過濾器2過濾成潔凈干燥的空氣;c、一部分潔凈干燥空氣通過軟管通入固液分離裝置3中,將固液分離裝置3中液體變成水汽,液體中的顆粒隨水汽排出,并且同時另一部分潔凈空氣通過潔凈空氣閥4將分離出的水汽干燥并對液體顆粒進行稀釋;d、干燥后的液體顆粒通過第一混合罐5混合,然后再通過第二混合罐6進一步混合均勻,最后輸出演變成空氣中顆粒檢測方式進行檢測。
這種液體顆粒發生儀及液體中顆粒檢測方法可以將液體水中的固體顆粒分離出來進行檢測,檢測精度高,可以達到0.1μm,適用范圍廣,測量效果明顯。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尚科潔凈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尚科潔凈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3303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