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貼條式通風阻視窗簾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51132.2 | 申請日: | 2012-07-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8134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2-12 |
| 發明(設計)人: | 胡景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胡景輝 |
| 主分類號: | A47H23/04 | 分類號: | A47H2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33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貼條式 通風 視窗 | ||
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在建筑物、車輛、圍欄或類似圍繞物的開口處用的固定式或移動式門窗、遮簾(E06B)。
背景技術
目前的窗簾,存在著不足。先看看我們家家戶戶都有的普通布料窗簾。其裝法一般是,在窗洞靠室內的外上方,置滑軌、窗簾盒,掛上簾布。簾布外覆于窗洞,懸垂的簾布與墻面的那一點距離,即為氣道;簾布的左右二邊和下邊的三邊氣道,使得晚上的臥室閉合窗簾時,空氣流通勉強夠用。但眾所周知,現今開發的樓盤,窗洞形式絕大多數為“飄窗”(凸窗),外凸的玻璃窗多為轉角、甚至弧面,窗內形成的額外的、寬闊的窗臺,被充分利用、擺放,許多人家還置了坐、臥具——如此一來,布窗簾也不得不隨著“內凹”化,即在外凸的窗洞頂部置彎軌、掛簾布,簾布的左右二邊基本貼著玻璃走(距離大就“曝光”了)、底邊貼著窗臺走,這樣,“凹簾”的氣道就基本沒有了,不通風。
再看市面上現有的二類“通風阻視簾”:百葉簾和雙卷簾(斑馬簾),也存在不足。
有出土文物證明,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我國東漢,就最早運用了“彡”字百葉窗原理。一百五十年前,美國人發明了現今常見的百葉簾。但百葉簾的問題、難題很多:1.在功能上,其實它是“白天弱光百葉”、“裝飾百葉”,一到晚上就不中用了,通風、阻視功能沖突、不完全:葉片角度調節到基本阻視了,也就基本不通風了;葉片要很寬,才易將外界視線導視到極近窗戶、遠離床鋪的屋頂或地面,但如此的話,整體就非常厚重了。(“摞V”式百葉原理,調節不便,無法用于窗簾,只用于衛浴門下。)2.在使用上,由大量的繩索牽連,極易失靈;常見的薄鋁的葉片極易被風吹而變形、折損,從而“走光”。3.在銷售、推廣方面,先由各處的窗簾店上門精確測量窗洞,再傳給廠家裁片、串接,屬于典型的個性化定做,無法大批量生產,故制造成本很高。然后,這稀稀拉拉的散戶要貨,再運至窗簾店,運費又高了。由于這東西自重很重,用戶又經常上下開閉而拽繩,店家必須攜墻錘鉆上門,代客牢靠安裝。這樣,店家自己不能制做,代銷、安裝,耗時耗力、很麻煩,就主打自己的傳統布簾,推廣百葉簾的積極性很差。4.其“橫直、硬重”的結構,不適應現今二大窗型趨勢:一是“凸窗”、“弧窗”趨勢——這個好理解;二是“大開窗”趨勢,即窗洞很寬大(快“頂天立地”了),而脆弱的百葉簾不便制得很寬長(何況進樓道、電梯也不宜),必須幾個拼接——麻煩且易走光。故百葉簾遠未走進千家萬戶,其裝飾意義遠大于實用性!特別是沒有幾家敢于用在臥室、衛生間。
另外,午睡時,雖無阻視需求,但有遮光的必要——但,布簾和百葉簾,又存在著“通風與遮光”的矛盾!布簾遮光,但通風差;百葉簾通風好的時候,透光又太亮。
近來韓國人發明了雙卷簾,在我國已有代理、生產,市場開始啟動。原理是寬布條與紗網相隔排列,由上方卷軸分成前后兩大塊,上下卷動。其優于百葉簾的是,夜晚可以完全阻視而通風(即前后的布條與網條相對),午睡時,“通風與遮光”的沖突也小一些。但其不足在于,1.實際通風面積與其通風切口面積(即紗網面積)比值過小。即,實際通風面積并不是每條紗網正面看上去的那樣寬大,而是由前后二塊的間距——窄道——而決定的那樣的縫隙。2.夜晚調節時,由于外面暗而屋里有燈光,看出去沒有參照,很難判斷調節、卷動到位否,稍不注意,走光!3.其上下運動、橫直結構、廠方放樣而店家無法自制等特點,帶來與百葉簾一樣的不足:不適應窗型趨勢、成本高、店家無推廣積極性。另,它們的清洗也同樣不便。
在重在民生、提高生活品質的今天,保證“住、睡”質量,提倡自然通風、家庭節電(可少開空調、電扇),不必擔心窗外窺視(有偷拍、網上流傳的可能)、安心上床,是每個人的需求!但這簡單一塊窗簾,至今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通風阻視窗簾,為左右開合,能簡單、完全實現通風且阻視、遮光(需要時);基無故障、失靈。店家、甚而用戶可方便自制、安裝;易清洗;成本低,易推廣、能用于凸窗,惠及千家萬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胡景輝,未經胡景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5113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