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模塊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231610.3 | 申請日: | 2011-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748677A | 公開(公告)日: | 2012-10-24 |
| 發明(設計)人: | 葉鈞皓;蘇東權;林育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向隆塑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8/00 | 分類號: | F21S8/00;F21V8/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胡美強 |
| 地址: | 21515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模塊 | ||
本申請為申請號為201110122488.1,申請日為2011年5月12日,發明名稱為“背光模塊”的申請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模塊,尤其涉及該背光模塊的結構。
背景技術
背光模塊依光源位置大致可分為「側光式」及「直下式」設計,其中「側光式」設計之背光模塊是將光源例如發光二極管(LED)設置在導光板側邊,再利用導光板控制光束行進方向,以提供均勻之面光源。
隨著現代趨勢之需求及限制,許多發光產品朝向短小輕薄之外型發展,使得發光產品內之背光模塊之導光板也逐漸薄型化,縮小導光板之厚度;甚至,導光板側面之入光面之面積也小于光源(如發光二極管)之有效出光面積,反而導致導光板之入光面無法有效接收光源之全部出光,進而衰減導光板的出光效率。
如此,如何研發出一種背光模塊,可有效改善上述所帶來的缺失及不便,進而保持導光板原有的出光效率,又可避免導光板之厚度不致過大,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考慮的刻不容緩之一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背光模塊,旨在解決上述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包括:相互迭設的一第一導光板及一第二導光板;該第一導光板包括:一第一板體;所述的第一板體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內表面及一第一外表面,該第一內表面面對該第二導光板;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的第一延伸部位于該第一內表面的邊緣,并自該第一板體朝該第二導光板之方向伸至該第二導光板的一側面,該第一延伸部與該第一板體共構成一連續的第一入光面,該第一延伸部還具一第一反射面,該第一反射面連接該第一入光面與該第一內表面;以及一第三反射面;所述的第三反射面位于該第一板體遠離該第一入光面之一側面;該第二導光板包括:一第二板體;所述的第二板體具有相對之一第二內表面及一第二外表面,該第二內表面面對該第一內表面;一第二延伸部;所述的第二延伸部位于該第二內表面遠離該第一延伸部之邊緣,并自該第二板體朝該第一導光板之方向伸至該第一導光板遠離該第一入光面之一側面,該第二延伸部與該第二板體共構成一連續的第二入光面,該第二延伸部還具一第二反射面,該第二反射面面對該第三反射面,并連接該第二入光面與該第二內表面,該第二反射面的外型匹配該第三反射面的外型;以及一第四反射面;所述的第四反射面位于該第二板體遠離該第二入光面之一側面,并面對該第一反射面,該第四反射面的外型匹配該第一反射面的外型;一第一光源;所述的第一光源位于該第一入光面的一側,并朝該第一入光面投射光線;該第一反射面引導該第一光源的光線至該第一外表面;以及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位于該第二入光面之一側,并朝該第二入光面投射光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導光板的入光面可有效地接收大發光面積之發光面;提供雙面顯示器的雙向的光源;還可搭配多個不同方向或/及不同顏色之光源,以便均勻混出預期顏色的光線。
附圖說明
圖1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一第一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2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一第二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3A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第二實施例依據一單向出光設計之側視圖。
圖3B繪示圖3A之一變化之側視圖。
圖3C繪示圖3B之又一變化之側視圖。
圖4A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第二實施例依據一雙向出光設計之側視圖。
圖4B繪示圖4A之一變化之側視圖。
圖5A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一第三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5B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第三實施例之俯視圖。
圖6A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第三實施例依據一單向出光設計之側視圖。
圖6B繪示圖6A之一變化之側視圖。
圖6C繪示圖6B之又一變化之側視圖。
圖7A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第三實施例依據一雙向出光設計之側視圖。
圖7B繪示圖7A之一變化之側視圖。
圖8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之一第四實施例之側視圖。
圖9(a)至圖9(f)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對各反射面之形狀變化之側視圖。
圖10繪示本發明背光模塊各實施例之一變化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向隆塑膠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向隆塑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3161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