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處理應用代理客戶端異常的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210201580.1 | 申請日: | 2012-06-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172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金輝;王雷;范姝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8/02 | 分類號: | H04W8/02;H04W8/24;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鐘勝光 |
| 地址: | 518129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處理 應用 代理 客戶端 異常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系統,具體涉及用于處理終端上的應用代理客戶端出現異常情況的方法和裝置。
技術背景
雖然這通信技術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出現在終端設備上。例如,目前的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特別是一些和移動互聯網相關的應用客戶端,包括即時通信(IM,Instant?Messenger)、電子郵件(Email)、社交網絡服務(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等,需要實時地同網絡側的服務器或者其他智能手機的應用客戶端進行通信。目前實現這種實時通信所采用的方式是:基于固定網絡和個人計算機(PC,Personal?Computer)的客戶機/服務器(C/S,Client/Server)業務運營模式,按照PC固定接入因特網(Internet)的方式來實現。在整個業務開展的過程當中,將智能手機和應用服務器之間的移動通信網絡作為連接的管道,并將應用針對移動網絡進行了透明化的處理,使得服務器不感知移動終端和固定終端的差別。
移動終端需要一直保持因特網協議(IP,Internet?Protocol)連接,如同固定網絡一樣,時刻準備接收和發送數據包。同時,在應用程序運行在移動終端上的過程當中,終端和服務器之間以較小的時間間隔發送心跳信令,從而保證對端信息的時刻刷新,并利用這個機制維持IP連接長時間有效,以通過這個IP連接發送所有業務數據。
移動終端的分組數據協議(PDP,Packet?Data?Protocol)連接在一段時間沒有數據發送時,會釋放PDP連接;但是當有數據發送時,需要重建PDP連接。這樣,大量的終端為了發送上述心跳信令會不斷的進行PDP連接建立和釋放的過程,因此會產生所謂的信令風暴,嚴重地消耗移動通信網絡的無線通信資源。
目前業界提出了推送(Push)的方案來解決信令風暴的問題。通過在網絡側設置特定的代理服務器,例如始終在線構架(AOI,Always?Online?Infrastructure)服務器或Push服務器,以及在終端上設置特定的應用代理客戶端,例如AOI中間件或Push客戶端,由終端上的應用代理客戶端和網絡側的代理服務器之間維護連接以及由代理服務器和應用服務器之間維護連接,代替終端上的諸如IM、Email、SNS等的應用客戶端與相關聯的應用服務器之間的IP連接,使得應用客戶端和相關聯的應用服務器之間通過應用代理客戶端和代理服務器間的連接實現信息通信,從而終端上的應用客戶端與相關聯的應用服務器之間不再需要維持IP連接進而不再需要不斷地傳送心跳信令,避免了終端的PDP連接不斷連接建立和釋放過程,減輕了網絡負擔。
終端上的應用代理客戶端有可能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一些異常情況,例如用戶可能從手機中卸載該應用代理客戶端,由于長時間關機或不在服務區而無法建立應用代理客戶端與代理服務器之間的連接,等等。下文中,為了描述的方便,以AOI中間件作為應用代理客戶端的例子、以AOI服務器作為應用服務器的例子進行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應用代理客戶端和應用服務器的具體實現方式不限于AOI中間件和AOI服務器。
目前業界對終端卸載AOI中間件等異常情況的檢測方法如下:
AOI服務器檢測到終端連接異常,向該終端發送喚醒短信;
終端經過時間T1后未連接到AOI服務器,AOI服務器向該終端重發喚醒短信;
AOI服務器已向該終端重發喚醒短信N1次,終端未連接到AOI服務器;
AOI服務器將該終端的狀態調整為不在線,此狀態下若某應用服務器希望通過AOI服務器向該終端推送業務消息,AOI服務器向該應用服務器返回推送失敗的消息,失敗原因為終端不在線;
經過時間T2后終端仍未連接到AOI服務器,AOI服務器判斷該用戶可能已卸載中間件,將其狀態調整為中間件已卸載,此狀態下若某應用服務希望通過AOI服務器向該終端推送業務消息,AOI服務器向該應用服務器返回推送失敗的消息,失敗原因為中間件已卸載,該應用服務器收到此類失敗原因,不應再嘗試向此用戶推送業務消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未經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20158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