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行車的輪圈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210069774.0 | 申請日: | 2012-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509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3-06 |
| 發明(設計)人: | 林維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維平 |
| 主分類號: | B60B21/00 | 分類號: | B60B21/00;B60B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智英財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張俊閣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行車 輪圈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輪圈結構,特別是指一種使用于自行車輪圈,且為金屬外框體及復合材料內框體共同結合所形成,同時具金屬的剛性及復合材料的彈性兩種特性的,且可增進內、外框可穩固結合度的自行車的輪圈結構。
背景技術
自行車的車輪,主要是以滾動方式提供車體前進,其結構主要將輪胎(Tire)緊箍于輪圈(Rim)的外部,故其為利用作為結構支撐的輪圈部分,以及能緩沖功能的輪胎部分兩相結合而成;再利用若干輻條(Spoke)以預設環設排列使其兩端分別接設于輪圈及輪轂(Hub)部位,借此將輪圈拉引,并使其具有較佳真圓度以利于滾動。
以輪圈而言,其常見的材料可分為二種,其一為純金屬材質;其二為金屬及復合材質共用。其中,以純金屬材質制造的輪圈,如鋁合金或鎂合金,其特性是剛性較佳,但是其使整車重量加重,因而于踩踏時會較費力。
近年來的自行車輪圈已逐漸減少金屬框體的部分,進而以復合材質,如碳纖維等取代局部的鋁框,而形成金屬及復合材質共同組成的輪圈,其特性是除了維持一定的剛性外,其又具有復合材的彈性,因而可適當緩沖地面傳來的沖擊力,另一方面,又可使整個車體重量減輕許多。
目前,現有復合及金屬材料結合的輪圈結構,如中國臺灣第095220912號新型專利所揭露的《復合材料自行車輪圈》,其包括有:一復材輪圈本體,是由復合材料制成呈中空環圈狀,且包括有一本體部位及一輪胎接收部位;該本體部位二側分別具有一第一邊墻與一第二邊墻,該輪胎接收部位二側分別具有一鄰接于第一邊墻的第一剎車面,以及一鄰接于第二邊墻的第二剎車面;一金屬強化框體,是由金屬材料制成呈環箍狀,且被完全地包覆于復材輪圈本體的輪胎接收部位內部,該金屬強化框體具有二大致平行呈連續狀的橫向側壁,可分別相對應于第一剎面與第二剎車面。
另有一種,現有復合及金屬材料結合的輪圈結構,如中國臺灣第098217740號新型專利所揭露的《輪圈結構》,其中該輪圈結構的頂緣兩側分別具有一相對勾部,且該輪圈結構的底緣中間設定位置環設一第一環槽,而該輪圈結構位于該第一環槽的兩側設定位置分別環設一第二環槽,且該輪圈結構位于該二第二環槽及該二勾部之間分別環設一第一中空部及一第二中空部,該第一、二中空部之間的中央設定位置處設有一階級部,該階級部與該第一環槽之間設有若干穿孔。
前述結構中,均屬于金屬及復合材質共用的輪圈結構,前者主要是于碳纖維復材自行車輪圈成型前,在其輪胎接收部位內部嵌入一類似環箍的金屬構件,以強化輪胎接收部位的結構強度,并增加剎車時的熱量釋放效能;后者則是輪圈結構頂緣兩側分別具有一相對勾部,且輪圈結構底緣中間設定位置環設一第一環槽,而輪圈結構位于第一環槽的兩側設定位置分別環設一第二環槽,且輪圈結構位于二第二環槽及二勾部之間分別環設一第一中空部及一第二中空部,第一、二中空部之間的中央設定位置處設有一階級部,階級部與第一環槽之間設有若干穿孔,借此使結合度更佳,塑膠料的收縮度平均,可降低塑膠輪輻的拉力破損情形,確保結構度的穩定。
進一步分析,上述結構中,前者結構的金屬強化框體20是于該橫向側壁21直接與該復材輪圈本體相互貼接,兩者的接設效果較差、較不穩固,且兩者間無嵌接或卡設結構設計,恐有脫離之虞,因而會有騎乘安全上的危險;而后者結構則因設有各該第一、第二環槽12、13及陷溝18的設計,故與該塑膠輪輻30相結合時,則該塑膠輪輻30會適時充填前述凹溝設計部位,因而會獲得較佳的嵌設定位效果。
但是,后者結構其較適合于應用塑料材質其流體化后可以填充方式作結合;如另針對以復合材質的加工制造方式,其多是以層層包覆于該輪圈的加工特性,即無法使用后者的輪圈結構。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發明人的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種可強化金屬材框體及復合框體間的卡合接設結構,以使兩者間的聯結更為穩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維平,未經林維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2100697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健康飲食行為提示方法、裝置以及計算系統
- 下一篇:制動器釋放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