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尾氣收集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402280.5 | 申請日: | 2011-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342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5-02 |
| 發明(設計)人: | 彭鴻;劉剛;孟飛;林中軍;于靖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1N3/00 | 分類號: | F01N3/00;F01N9/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非凡專利事務所 21220 | 代理人: | 田和穗 |
| 地址: | 116000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尾氣 收集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尾氣收集裝置,特別是一種能夠將汽車排放的尾氣收集起來以便集中處理的汽車尾氣收集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是人們生活、生產活動中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汽車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尾氣,這些尾氣排放到空氣中,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和破壞,因此現在需要一種能夠將汽車的尾氣收集起來并集中處理的方法或裝置,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尾氣排放對環境的污染。但是現有的尾氣收集裝置大多結構復雜,造價高昂,難以推廣。所以現在在汽車生產制造行業中需要找到一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的新型汽車尾氣收集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能夠有效地將汽車的尾氣收集起來的汽車尾氣收集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汽車尾氣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與汽車尾氣排放口相連的尾氣入口1,與尾氣入口1相連有緩沖腔2,緩沖腔2與壓縮腔3相連通,在壓縮腔3內設置有單向活塞4,單向活塞4的推桿5與驅動裝置6相連,驅動裝置6通過控制電路控制,壓縮腔3還與集氣腔7連通,在壓縮腔3和集氣腔7連接的部分設置有單向閥8,單向閥8可以讓氣體從壓縮腔3向集氣腔7內流動,在集氣腔7上設置有排氣口9和排氣塞10,在緩沖腔2和集氣腔7內均設置有與控制電路連通的壓力傳感器12。
所述的壓縮腔3和集氣腔7的連接部分設置有墊片11,墊片11的出口孔徑小于壓縮腔3的孔徑。
所述的集氣腔7上還設置有風冷裝置13。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種結構形式的汽車尾氣收集裝置,其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它針對汽車在工作過程中會排放對環境有污染的尾氣的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出緩沖腔、壓縮腔和集氣腔這種三級回收的結構,它能夠比較順暢的將汽車排放的尾氣收集,且收集效果較好,利用它將尾氣收集之后,還可以將尾氣輸送到尾氣處理裝置中進行集中處理后排放,最大程度的降低汽車尾氣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并且它的制造工藝簡單,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說這種汽車尾氣收集裝置具備了多種優點,特別適合于在本領域中推廣應用,其市場前景較為廣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尾氣收集裝置,它包括與汽車尾氣的排放口相連接的尾氣入口1,與這個尾氣入口1相連有緩沖腔2,緩沖腔2與壓縮腔3相互連通,在壓縮腔3內設置有單向活塞4,單向活塞4的推桿5的末端連接在驅動裝置6上,而驅動裝置6通過控制電路控制,壓縮腔3的另一端與集氣腔7相連通,并且在壓縮腔3和集氣腔7相連接的部分還設置有單向閥8,單向閥8能夠讓氣體從壓縮腔3向集氣腔7內流動,而不能反向流動,在集氣腔7上設置有排氣口9和與之相配的排氣塞10,在緩沖腔2和集氣腔7內則均設置有壓力傳感器12,并且壓力傳感器12通過控制電路控制,在壓縮腔3和集氣腔7連接的部分還設置有墊片11,并且墊片11的出口孔徑要小于壓縮腔3的孔徑,以提高單向活塞4壓縮尾氣時的壓縮比;在集氣腔7上還設置有風冷裝置12,它能夠降低整個系統的溫度,防止系統過熱。
本發明實施例的汽車尾氣收集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通過汽車排氣管道排出的尾氣,經過尾氣入口1后,進入緩沖腔2,由于此時單向活塞4并不工作,因此尾氣在緩沖腔2之中聚集,緩沖腔2內的壓力逐漸增大,當壓力傳感器12檢測到緩沖腔2內的壓力達到預設值時,控制電路命令驅動裝置6工作,驅動裝置6帶動推桿5,實現單向活塞4在壓縮腔3之中的往復運動,將緩沖腔2之中的尾氣壓縮到壓縮腔3之內,并經過墊片11和單向閥8壓入集氣腔7,當集氣腔7中的氣壓達到一定值后,控制電路發出信號,操作者將排氣塞10打開,尾氣通過排氣口9排出,集中處理;由于尾氣的溫度較高,同時單向活塞4運動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的熱量,為了防止整個裝置過熱,在集氣腔7上還設置有風冷裝置13(風扇),幫助集氣腔7降低溫度。
在壓縮腔3內,位于壓縮腔3和集氣腔7的連接口處,還設置有墊片11,墊片11為環狀,其外徑與壓縮腔3的內徑相配,其內徑比壓縮腔3的內徑小,這種設計可以改變壓縮腔3的排氣口徑大小,從而達到改變壓縮比的目的,使驅動裝置6推動推桿5的力量不用很大便可實現單向活塞4的往復運動,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海洋大學,未經大連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4022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