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極軸式二維跟蹤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110379214.0 | 申請日: | 2011-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1377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潘海俊;楊向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林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1/042 | 分類號: | H01L31/04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劉國智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太陽能 發(fā)電 系統(tǒng) 極軸式 二維 跟蹤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一種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極軸式二維跟蹤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的跟蹤太陽光系統(tǒng)(一般是用單支柱式,但也有采用園盤式的)是采用光感應系統(tǒng),設備運營成本高。光感應系統(tǒng)在有云彩時,因不停尋找光源造成用電量大。而云彩離開時,需時間調準跟蹤,不僅影響設備的發(fā)電量,而且增加了工作過程中的耗電量。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極軸式二維跟蹤裝置,根據天文軌道法進行計算,通過軟件編程,使安裝在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極軸式二維跟蹤裝置上的太陽能光伏板始終對準太陽光線入射方向,大大降低了俯仰軸的驅動頻率和幅度,有效的減小了裝置的運營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極軸式二維跟蹤裝置,包括光伏板安裝支架1,所述光伏板安裝支架1分別安裝在公轉極軸6的兩端,公轉極軸6穿過軸套7與伸縮桿8的頂端相連,伸縮桿8的底端安裝螺母,自轉極軸2的頂端與軸套7相連,底端與轉臺3的頂面相連,轉臺3的底面安裝在支撐立柱4上表面,支撐立柱4上部分傾斜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下部分垂直相連于地面,支撐立柱4上表面還安裝自轉伺服電機5,自轉伺服電機5同時與轉臺3相連,軸套7還與公轉驅動箱9的箱壁相連,公轉驅動箱9的箱底安裝有公轉伺服電機10,公轉伺服電機10與變速箱11的一端相連,變速箱11的另一端與蝸桿12底端相連,蝸桿12上安裝單向擋板14,蝸桿12與伸縮桿8底端的螺母內表面嚙合。
所述的光伏板安裝支架1可以加工成整體單一水平面或者前后階梯狀的形式。
所述的單向擋板14沿蝸桿12外沿圓周陣列分布若干個,比如為四個。
本發(fā)明采用雙極軸跟蹤裝置,根據天文軌道法進行計算,通過軟件編程,使安裝在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極軸式二維跟蹤裝置上的太陽能光伏板始終對準太陽光線入射方向。本發(fā)明提出了水平調整軸與地球極軸平行、俯仰調整軸與地球極軸垂直的改進,大大降低了俯仰軸的驅動頻率和幅度,有效的減小了裝置的運營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中A表示安裝的太陽能光伏板)。
圖2為俯仰調整機構后視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為一種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極軸式二維跟蹤裝置,包括光伏板安裝支架1,所述光伏板安裝支架1分別安裝在公轉極軸6的兩端,公轉極軸6穿過軸套7與伸縮桿8的頂端相連,伸縮桿8的底端安裝螺母,自轉極軸2的頂端與軸套7相連,底端與轉臺3的頂面相連,轉臺3的底面安裝在支撐立柱4上表面,支撐立柱4上部分傾斜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下部分垂直相連于地面,支撐立柱4上表面還安裝自轉伺服電機5,自轉伺服電機5同時與轉臺3相連,軸套7還與公轉驅動箱9的箱壁相連,公轉驅動箱9的箱底安裝有公轉伺服電機10,公轉伺服電機10與變速箱11的一端相連,變速箱11的另一端與蝸桿12底端相連,蝸桿12上安裝單向擋板14,蝸桿12與伸縮桿8底端的螺母內表面嚙合。
其具體工作過程是:當太陽升起到一定高度,光照度滿足預定值時,系統(tǒng)開始工作,自轉伺服電機5控制轉臺3轉動,轉臺3旋轉帶動自轉極軸2轉動,使安裝在光伏板安裝支架1上的太陽能光伏板正對太陽光入射方向,隨著太陽東升西落,自轉伺服電機5勻速驅動自轉極軸旋轉,保持太陽能光伏板始終正對太陽光入射方向。另外,每過一段時間(一周或一個月),公轉伺服電機10通過變速箱11驅動蝸桿12旋轉,蝸桿12的轉動使螺母13和伸縮桿8同時上升或者下降,伸縮桿8的上升或下降,將帶動公轉極軸6做俯仰運動,從而調整太陽能光伏板的俯仰角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fā)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林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陜西科林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792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fā)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