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49686.1 | 申請日: | 2011-1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4991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6-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莉;李谷;張世羊;陶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鋒 |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善 魚類 品質 生態 循環 養殖 方法 裝置 | ||
1.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方法,其步驟如下:
A、養殖池塘使用生石灰清塘;
B、通過水泵將周邊可獲取的水源抽到蓄水池,在蓄水池和溝渠濕地的共同作用逐步改善引入的水源水質;
C、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GB11607-89后,再將水引入到已經過清塘處理的養殖池塘中,水深達到1.5-2米;
D、放養魚種,視池塘水質和養殖密度的不同采用不同循環水量通過溝渠濕地對養殖池塘水體進行凈化;
E、養殖池塘水體與步驟D的循環水量相同,經過放置在末級池塘內的潛水泵抽到蓄水池中再進入溝渠濕地,濕地出水再經過跌水進入養殖池塘;
F、采用底部微孔曝氣方式給池塘增氧;
G、每月2次或3-4次對池塘水體的理化指標進行監測,每季度2-3次拉網測量魚體長、體重;
H、滲漏和水分蒸發,養殖池塘水體會有部分損失,養殖池塘水量不足時按本步驟B通過水泵將周邊獲取的水源抽到蓄水池,在蓄水池和溝渠濕地的共同作用下將水源水質改善,將符合漁業水質標準的水補充到到養殖池塘。
2.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的裝置,由蓄水池(1)、溝渠濕地(2)和養殖池塘(3)組成,其特征在于:蓄水池(1)、溝渠濕地(2)、養殖池塘(3)之間以及各養殖池塘(3)之間以水流為載體,依次串聯,養殖池塘(3)與蓄水池(1)相連,蓄水池(1)與溝渠濕地(2)相連,溝渠濕地(2)與養殖池塘(3)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池塘(3)由四口池塘串聯組成,四口池塘依次串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1)由第一前處理池(5)、第二前處理池(6)、濕地進水管(8)組成,第一前處理池(5)和第二前處理池(6)之間通過PVC管(7)相連,濕地進水管(8)位于第二前處理池(6)內。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池塘(3)呈長方形,水深1.5-2.0m,塘底為泥質底,塘壁為垂直磚混結構,池塘之間通過涵管(22)相互串聯,涵管(22)位于池埂底部,在涵管(22)的前一端進水口插一立管(23),立管(23)頂部增設短套管(24),在立管(23)外再加一攔魚罩(25)。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池(1)由前處理池和濕地進水管(8)組成,所述的前處理池由第一前處理池(5)和第二前處理池(6)組成,第一前處理池(5)為八邊形結構,濕地進水管上裝有控水閥。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溝渠濕地(2)為三級潛流濕地(12)和一級表面流濕地(20)以及四組二級小蓄水池(17)采用串聯方式組合;前三級為潛流濕地(12),第四級為表面流濕地(20);二級小蓄水池(17)分別位于潛流濕地(12)之間、潛流濕地(12)和表面流濕地(20)之間以及表面流濕地(20)末端。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溝渠濕地(2)由防滲層、基質層、以及植物和微生物構成,所述的防滲層位于溝渠濕地的底部及四周,構成溝渠濕地的框架,防滲層為混凝土、土工防滲膜,潛流濕地(12)及表面流濕地(20)填充基質,構成基質層,濕地植物栽種于基質層上,微生物分布于基質層中,潛流濕地(12)栽種潛流濕地植物(11)。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可改善魚類品質的生態循環水養殖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流濕地(20)栽種表面流濕地植物(19),所述的潛流濕地植物(11)為:再力花、花葉蘆竹、花葉蘆葦,所述的表面流濕地植物(19)為狐尾藻及睡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968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鑲鋼導軌的熱處理工藝
- 下一篇:油莎豆的榨油和磨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