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氫氣產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48352.2 | 申請日: | 2011-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0863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5-08 |
| 發明(設計)人: | 周柏圭;楊建勛;林猷翔;朱鼎舜;高信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光綠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06 | 分類號: | C01B3/06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勝利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氫氣 產生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氣體產生裝置,且特別是關于一種氫氣產生裝置。
【背景技術】
燃料電池(Fuel?Cell,FC)是一種利用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發電裝置。以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為例,其操作原理為氫氣在陽極觸媒層進行氧化反應,產生氫離子(H+)以及電子(e-),或甲醇與水在陽極觸媒層進行氧化反應,產生氫離子(H+)、二氧化碳(CO2)以及電子(e-),其中氫離子可經由質子傳導膜傳遞至陰極,而電子則經由外部電路傳輸至負載作功之后再傳遞至陰極,此時供給陰極端的氧氣會與氫離子及電子于陰極觸媒層進行還原反應并產生水。上述陽極所需的燃料氫氣可藉由固態硼氫化鈉(NaBH4)儲氫技術而得,其是將水加入固態硼氫化鈉以反應產生氫氣。
詳細而言,可將固態硼氫化鈉置于反應槽內,并將水導入反應槽以與固態硼氫化鈉反應產生氫氣。為提升水與固態硼氫化鈉的反應速率,可藉由流道的設計以多點進水的方式將水從多個位置導入反應槽,然而過于復雜的流道會增加整體結構體積,且需配置較大靜壓的水泵將水打入燃料艙內。此外,當水與固態硼氫化鈉在反應槽內反應產生氫氣時,氫氣會往反應槽低壓處泄壓而無法藉由氫氣的流動驅使水到達固態硼氫化鈉的各個部分,造成部分固態硼氫化鈉無法與水反應而降低產氫效率。
美國專利編號US20070243431揭露一種燃料匣,含有用以產氫的固態燃料及催化劑,液態反應物由燃料匣的入口端進入而與固態燃料反應產生氫氣,氫氣則由燃料匣側面的出口端排出。中國臺灣專利編號200642156揭露一種卡匣,包括儲存器及反應腔,當卡匣與接收器連接時,儲存器內的第一反應劑可被傳送至反應腔,而與反應腔的第二反應劑進行反應。中國臺灣專利編號200904747揭露一種氫氣機,其反應室具有填料口與排放口,使用者可自填料口將反應溶液與金屬物質填入反應室內以進行反應,反應室內所產生的氫氣可透過氫氣輸出管道輸出,以供相對應的裝置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氫氣產生裝置,具有較佳的產氫效率。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特征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氫氣產生裝置,包括一反應槽、一第一蓋體、一第二蓋體及一第一導管。反應槽具有一容納空間。容納空間用以容納一固態反應物。第一蓋體覆蓋容納空間。第一蓋體具有多個第一開孔。第二蓋體設置于第一蓋體上且具有一第二開孔。第一蓋體與第二蓋體之間形成一腔室。第一導管穿過第一蓋體及第二蓋體而延伸至容納空間內。這些第一開孔圍繞第一導管。一液態反應物用以透過第一導管到達容納空間內并與固態反應物反應產生一氫氣。氫氣用以透過這些第一開孔到達腔室,并透過第二開孔被排出。
基于上述,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由于第一導管被第一蓋體的這些第一開孔所圍繞,因此當液態反應物與固態反應物反應產生的氫氣從導管所在之處往這些第一開孔流動時,會將液態反應物導引至固態反應物的各個部位,使固態反應物的反應較為完全,進而提升產氫效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多個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氫氣產生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氫氣產生裝置的爆炸圖。
圖3為圖1的氫氣產生裝置產氫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氫氣產生裝置的立體圖。
圖5為圖4的反應槽連接水槽的立體圖。
圖6為圖5的水槽于排氣口處的局部剖視圖。
圖7為圖5的第二導管的局部立體圖。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水槽的局部立體圖。
50:固態反應物
60、80:液態反應物
70、90、90’:氫氣
100、200:氫氣產生裝置
110、210:反應槽
110a:容納空間
120、220:第一蓋體
122:第一開孔
124:擋墻
124a:凹口
125:腔室
130、230:第二蓋體
132、232:第二開孔
140、240:第一導管
150:過濾元件
160:中空管體
162:孔洞
234:第三開孔
270、370:水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光綠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揚光綠能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483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