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充氣輪胎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338977.0 | 申請日: | 2011-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5556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7-11 |
| 發明(設計)人: | 高野宏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C11/03 | 分類號: | B60C1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軼;李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充氣 輪胎 | ||
1.一種充氣輪胎,通過在胎面部設置:在輪胎赤道的兩側沿輪胎周向連續延伸的一對中央主溝、和在該中央主溝的外側沿輪胎周向連續延伸的一對胎肩主溝,由此劃分出上述中央主溝間的中央陸地部、上述中央主溝與上述胎肩主溝之間的中間陸地部、以及在上述胎肩主溝的輪胎軸向外側延伸的一對胎肩陸地部,該充氣輪胎的特征在于,
上述中央主溝通過沿輪胎周向連續設置圓弧溝片而形成為鋸齒狀,而且上述中央主溝的鋸齒擺幅是胎面接地寬度的2%~5%,其中上述圓弧溝片包括向朝著輪胎赤道側凸出的方向彎曲的圓弧狀部,
在上述中間陸地部設有中間傾斜溝,該中間傾斜溝從上述圓弧溝片的交叉部相對于輪胎周向以12°~30°的角度朝向上述胎肩主溝延伸,
上述中間傾斜溝與上述中央主溝所夾的陸地部的前端角度為30°~75°,
上述中間傾斜溝的溝寬度朝向接地端側逐漸減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央主溝具有直線部,該直線部由上述圓弧溝片的交叉部且輪胎赤道側的溝緣沿輪胎周向以直線狀延伸而形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肩主溝通過沿輪胎周向連續設置彎曲溝片而形成為鋸齒狀,其中該彎曲溝片向朝著輪胎赤道側凸出的方向彎曲,
上述彎曲溝片的鋸齒擺幅大于上述圓弧溝片的鋸齒擺幅。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肩陸地部設有:胎肩橫紋溝,其從上述彎曲溝片的輪胎周向的一側的端部相對于輪胎周向以2°~20°的角度且越過接地端而延伸;胎肩傾斜溝,其從上述彎曲溝片的輪胎周向的一側的端部相對于輪胎周向以15°~55°的角度且向與上述胎肩橫紋溝相反的方向傾斜并延伸到上述胎肩橫紋溝。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胎肩傾斜溝的溝寬度朝向接地端側逐漸減小。
6.根據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彎曲溝片的輪胎周向的長度小于上述圓弧溝片的輪胎周向的長度。
7.根據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間傾斜溝與上述胎肩主溝連接,由此上述中間陸地部沿輪胎周向間隔設置由上述胎肩主溝、上述中央主溝以及上述中間傾斜溝劃分的中間花紋塊,
上述中間花紋塊由將上述胎肩主溝與上述中央主溝的上述圓弧溝片連接的第一中間副溝、和將上述彎曲溝片與上述中間傾斜溝連接的第二中間副溝劃分為:輪胎赤道C側的第一花紋塊、接地端Te側的第三花紋塊、以及上述第一花紋塊與上述第三花紋塊之間的第二花紋塊,而且,
上述第二花紋塊由第三中間副溝劃分為輪胎赤道C側的第二內花紋塊、和接地端Te側的第二外花紋塊,其中上述第三中間副溝的一端與上述彎曲溝片的輪胎赤道C側的頂部附近連接,并且另一端與上述第一中間副溝連接,
上述第二外花紋塊的踏面的面積與上述第三花紋塊的踏面的面積之差,為上述第二外花紋塊或上述第三花紋塊中較小的一方的踏面的面積的30%以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花紋塊的踏面的面積大于上述第二內花紋塊、上述第二外花紋塊以及上述第三花紋塊的踏面的各面積。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充氣輪胎,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中央陸地部間隔設置有中央狹縫,該中央狹縫從上述圓弧溝片向與上述中間傾斜溝相同的方向傾斜地延伸,且不到達輪胎赤道C而形成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未經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33897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