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外開手柄試驗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110297007.0 | 申請日: | 2011-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9144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3-02-06 |
| 發明(設計)人: | 梁俊杰;賴玉龍;盛以成;龐曉軍;辛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華烽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 地址: | 545007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手柄 試驗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測試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汽車外開手柄試驗系統。
背景技術
汽車車門上設置了外開手柄,便于車門的解鎖開啟。由于汽車外開手柄為常用部件,使用頻率很高,且其位于車外,受到日照、雨淋等氣候環境的作用,可靠性要求較高,因此應對其進行可靠性、耐久性和耐候性或多工況組合試驗。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汽車外開手柄試驗系統,用于驗證外開手柄功能完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從而快速發現外開手柄的缺陷,加快零件的開發周期、節約開發成本。?
本發明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汽車外開手柄試驗系統,所述試驗系統包括支架;第一換向閥,具有進氣口、出氣口和第一閥桿;所述第一換向閥的進氣口與氣源連通;第一氣缸,具有第一缸筒和第一活塞桿;所述第一換向閥的出氣口經氣管與所述第一缸筒連通;試件,具有拉手和撥桿,所述拉手受力打開帶著所述撥桿移動,所述試件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拉手經第一拉繩與所述第一活塞桿連接;第二換向閥,具有進氣口、出氣口和第二閥桿;所述第二換向閥的進氣口與氣源連通;所述第二閥桿經第二拉繩與所述撥桿連接;第二氣缸,具有第二缸筒和第二活塞桿;所述第二換向閥的出氣口經氣管與所述第二缸筒連通;所述第二活塞桿經第三拉繩與所述第一閥桿連接;計數器,對應所述第一氣缸或者所述第二氣缸設置。?
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改進如下所述。
所述試驗系統包括配重塊;所述配重塊經第四拉繩與所述撥桿連接。
所述試驗系統包括彈簧;所述彈簧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撥桿。
所述試驗系統包括環境箱,所述支架容置于所述環境箱。
所述環境箱為鹽霧箱、光老化箱、淋雨箱、粉塵箱或高低溫箱。
所述第一氣缸為雙作用氣缸,所述第一換向閥的出氣口為兩個,該兩個出氣口經兩氣管分別與第一活塞桿兩側的第一缸筒連通。
所述第二氣缸為雙作用氣缸,所述第二換向閥的出氣口為兩個,該兩個出氣口經兩氣管分別與第二活塞桿兩側的第二缸筒連通。
所述試驗系統包括力傳感器,力傳感器設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桿和所述第一拉繩之間。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汽車外開手柄試驗系統,用于驗證外開手柄功能完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從而快速發現外開手柄的缺陷,加快零件的開發周期、節約開發成本。
采用配重塊,并進行合理調整,改變試驗負載,模擬真實使用情況?;蛘卟捎玫刃椈梢嗄苓_到同樣效果。
本發明的試驗系統,當試件失效時,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自動停止,由計數器記錄有效實驗數據。
設置力傳感器,檢測試件的外開強度,便于技術分析。
調整第一氣缸的行程,從而改變試件的拉伸量,從而模擬用戶開門不同的工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汽車外開手柄試驗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外開手柄試驗系統,該試驗系統包括支架1、第一換向閥3、第一氣缸4、試件5、第二換向閥6、第二氣缸7和計數器8,該支架1是其它零件的安裝基礎;對于第一換向閥3,該第一換向閥3具有進氣口、出氣口和第一閥桿;第一換向閥3的進氣口與氣源2連通;對于第一氣缸4,該第一氣缸4具有第一缸筒和第一活塞桿;第一換向閥3的出氣口與第一缸筒經氣管14連通;對于試件5,試件5具有拉手和撥桿,拉手受力打開帶著撥桿移動,試件5固定于支架1;拉手與第一活塞桿經第一拉繩9連接;對于第二換向閥6,第二換向閥6具有進氣口、出氣口和第二閥桿;第二換向閥6的進氣口與氣源2連通;第二閥桿經第二拉繩10與撥桿連接;對于第二氣缸7,第二氣缸7具有第二缸筒和第二活塞桿;第二換向閥6的出氣口與第二缸筒經氣管14連通;第二活塞桿經第三拉繩11與第一閥桿連接;對于計數器8,計數器8對應第一氣缸4或者第二氣缸7設置。
本發明通過調整第二氣缸的行程,或者選擇不同缸徑的氣缸,或者調節第二氣缸與第二閥桿之間拉繩的長度,從而調節試件的試驗頻率。
該汽車外開手柄試驗系統的工作原理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9700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