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雙燃料塑料進氣歧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110248640.0 | 申請日: | 2011-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3051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1-04 |
| 發明(設計)人: | 黃振霞;姚源;鐘翔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35/104 | 分類號: | F02M35/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盧業強 |
| 地址: | 545007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燃料 塑料 歧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動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雙燃料塑料進氣歧管。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技術與經濟的發展,汽車已成為人們非常普及而重要的代步工具。汽車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汽車發動機的燃料也趨于多樣化。目前發動機燃料有液態燃料和氣態燃料,液態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氣態燃料有CNG(壓縮天然氣)、LPG(液化石油氣)、甲醇、氫燃料等。傳統的發動機進氣歧管只有一種燃料噴注口,只能使用液態燃料或是只能使用氣態燃料。鑒于發動機燃料的多樣性,本發明提供一款雙燃料進氣歧管,使用戶可根據當地的使用環境和燃料的經濟性選擇適宜的發動機燃料。
進氣歧管是發動機的重要部件,在自然吸氣發動機中其重要性尤為明顯。進氣歧管的結構和氣道參數會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等性能。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的微型汽車多為商乘兩用,要求發動機在中低轉速下有較大的扭矩輸出;發動機燃料趨于多樣化;各地車輛的使用環境不一樣、環保要求不一樣、燃油經濟性不一樣;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通用性好、安裝和檢修方便的高性價比雙燃料塑料進氣歧管。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參見附圖):一種發動機雙燃料塑料進氣歧管,依次包括進氣總管(7)、穩壓腔(11)和“6”字型氣道(5);所述進氣總管(7)的進氣口端設有節氣門體連接法蘭(6),所述進氣總管(7)的出氣口端與所述穩壓腔(11)相通;所述氣道(5)的進氣口端與所述穩壓腔(11)相通,所述氣道(5)的出氣口端設有缸蓋連接法蘭(1);每一氣道(5)對應一個燃油噴注口(2)和一個燃氣噴注口(4),所述燃油噴注口(2)集成在所述缸蓋連接法蘭(1)上;所述氣道(5)采用變截面設計,其靠近穩壓腔的一端氣道等效截面直徑較大,靠近缸蓋法蘭的一端氣道等效截面直徑較小,過渡段為平滑過渡。
進一步地,所述燃氣噴注口(4)與所述氣道(5)相切。
進一步地,所述節氣門體連接法蘭(6)向上傾斜。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總管(7)上設有PCV接口和碳罐電磁閥接口(10)。
進一步地,所述進氣總管(7)上設有EGR管。
進一步地,所述氣道(5)與所述缸蓋連接法蘭(1)的夾角約為59°,所述燃油噴注口(2)與所述氣道(5)的夾角約為19°。
進一步地,所述氣道(5)上設有油軌安裝支座(3)。
進一步地,所述氣道(5)長度大于600mm。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的“6”字型氣道結構采用變截面設計,其靠近穩壓腔的一端氣道等效截面直徑較大,靠近缸蓋法蘭的一端氣道等效截面直徑較小,過渡段為平滑過渡。使得進氣歧管在不使用可變進氣系統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發動機中低速扭矩同時又滿足高速時的功率要求,實現高性價比。歧管的結構簡單,成本低廉。
(2)本發明的進氣歧管集成燃油噴注口和燃氣噴注口,可根據使用環境和燃料的經濟性選擇使用氣態燃料或是液態燃料,歧管的通用性好。燃氣噴注口預留于氣道上并相切于氣道,避免了以往由于燃氣噴注口垂直于氣道或是與氣道形成一定夾角造成的氣流干擾,影響進氣效率的問題。
(3)在整車環境中,本發明進氣歧管的節氣門體連接法蘭向上傾斜一定角度,避免了在寒冷天氣時節氣門體處積水結冰影響發動機的正常運行。
(4)本發明的EGR管、PDV接口、碳罐電磁閥接口都布于進氣總管上,有利于由各通道進入進氣歧管的氣體與新鮮空氣充分混合后均勻的分配到4個氣道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雙燃料塑料進氣歧管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6”字型氣道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燃油噴注口與燃氣噴注口角度設計示意圖。
圖號說明:1-缸蓋連接法蘭,2-燃油噴注口,3-油軌安裝支座,4-燃氣噴注口,5-“6”字型氣道,6-節氣門體連接法蘭,7-進氣總管,8-PCV接口,9-EGR管,10-碳罐電磁閥接口,11-穩壓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11024864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