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銅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080051567.1 | 申請日: | 2010-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26958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2-09-26 |
| 發明(設計)人: | 金子洋;佐藤浩二;江口立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2C9/06 | 分類號: | C22C9/06;C22C9/00;C22C9/02;C22C9/04;C22C9/05;C22C9/10;C22F1/08;H01B1/02;H01B5/02;C22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曹立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銅合金 板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銅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更詳細地,涉及適用于車載部件用或電氣、電子儀器用引線框、連接器、端子材料、繼電器、開關、插座等的銅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對于用于車載部件用或電氣、電子儀器用引線框、連接器、端子材料、繼電器、開關、插座等用途的銅合金板材所要求的特性項目,包括例如導電率,屈服強度(屈服應力),拉伸強度,彎曲加工性,耐應力松弛特性等。近年來,伴隨著電氣、電子儀器的小型化、輕量化、高功能化、高密度安裝化及使用環境的高溫化,對這些特性的要求水平正在提高。
因此,近年來,在使用銅合金板材的情況下,能夠舉出如下的變化。第一,伴隨著汽車及電氣、電子儀器高功能化,連接器的多極化得到發展,因此,端子及接點部件各自的小型化也得到了發展。例如,正在進行將接頭(tab)寬度約為1.0mm的端子減小為0.64mm的工作。
第二,以礦物資源的減少及部件的輕量化為背景,正在進行基體材料的薄壁化,并且,為了保證彈簧接觸壓力,使用比現有材料更高強度的基體材料。
第三,使用環境的高溫化正在發展。例如,在汽車部件中,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生成量,正在謀求車體輕量化。因此,目前的動態是:將設置于車門的這樣的發動機控制用ECU等電子儀器設置在發動機艙內或發動機附近,以縮短電子儀器和發動機之間的電線束。
而且,伴隨著上述變化,銅合金板材會產生如下的問題。
第一,伴隨著端子的小型化,對接點部分及彈簧部分實施的彎曲加工的曲率半徑減小,對材料實施比以往更嚴格的彎曲加工。因此,產生在材料上出現裂紋的問題。
第二,伴隨著材料的高強度化,產生在材料上出現裂紋的問題。其原因在于,一般來說,材料的彎曲加工性與強度具有折衷選擇的關系。
第三,若在對接點部分及彈簧部分實施的彎曲加工部出現裂紋,則接點部分的接觸壓力降低,從而使接點部分的接觸電阻上升,電連接被絕緣,失去了作為連接器的功能,因此,成為重大的問題。
針對提高該彎曲加工性的要求,提出了幾種通過控制晶體取向來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案。專利文獻1發現了如下內容:在Cu-Ni-Si系銅合金中,在晶體粒徑和來自{311}、{220}、{200}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滿足某一條件的各種晶體取向的情況下,彎曲加工性優異。另外,專利文獻2發現了如下內容:在Cu-Ni-Si系銅合金中,在來自{200}面及{220}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滿足某一條件的晶體取向的情況下,彎曲加工性優異。另外,專利文獻3發現了如下內容:在Cu-Ni-Si系銅合金中,通過適當控制Cube取向{100}<001>的比例,彎曲加工性優異。另外,在專利文獻4~8中,提出了對各種原子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進行了規定的彎曲加工性優異的材料。專利文獻4發現了如下內容:在Cu-Ni-Co-Si系銅合金中,在來自{200}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相對于來自{111}面、{200}面、{220}面及{311}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滿足某一條件的晶體取向的情況下,彎曲加工性優異。專利文獻5發現了如下內容:在Cu-Ni-si系銅合金中,在來自{420}面及{220}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滿足某一條件的晶體取向的情況下,彎曲加工性優異。專利文獻6發現了如下內容:在Cu-Ni-Si系銅合金中,在{123}<412>取向滿足某一條件的晶體取向的情況下,彎曲加工性優異。專利文獻7發現了如下內容:在Cu-Ni-Si系銅合金中,在來自{111}面、{311}面及{220}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滿足某一條件的晶體取向的情況下,Bad?Way(后述)的彎曲加工性優異。另外,專利文獻8發現了如下內容:在Cu-Ni-si系銅合金中,在來自{200}面、{311}面及{220}面的X射線衍射強度滿足某一條件的晶體取向的情況下,彎曲加工性優異。
專利文獻1、2、4、5、7、8中X射線衍射強度的規定是針對特定的晶體面向板面方向(軋制法線方向,ND)的聚集而規定的。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00913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01383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6-283059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9-007666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8-223136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07-092135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06-016629號公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未經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800515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