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醚基衣康酸磺酸鹽類多元共聚物阻垢劑及其制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010141978.1 | 申請日: | 2010-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8988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01 |
| 發明(設計)人: | 劉秀華;張文輝;劉建文;王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淄博分院 |
| 主分類號: | C02F5/14 | 分類號: | C02F5/14;C08F222/02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鞏同海 |
| 地址: | 25503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醚基衣康酸磺酸 鹽類 多元 共聚物 阻垢劑 及其 制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元阻垢緩蝕劑及制法,具體是一種醚基衣康酸磺酸鹽類多元共聚物阻垢劑及其制法。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的匱乏和污染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有300多個大中城市缺水,其中1/3城市嚴重缺水,尤其是東部沿海城市等發的城市。在很多地方地下水資源枯竭,客水資源有限,節約用水,治理污水和開發新水源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水是工業熱交換系統常用的冷卻介質,工業循環冷卻水用量占工業用水量的70%左右,提高循環冷卻水使用效率,不僅可大幅節省水資源,同時減少隨循環水白白排掉的大量熱能,有利促進經濟發展。
循環水中不僅含有堿土金屬陽離子例如Ca2+、Mg2+、Ba2+和少量其它陽離子例如Fe2+、Fe3+、Cu2+、Zn2+等,同時也有SO42-、CO32-、OH-、HCO3-、PO43-、SiO32-等成垢陰離子。在循環水系統中,由于水分的蒸發,介質pH、溫度變化,水流速度變化等影響,一些難溶性無機鹽水垢如CaCO3、MgCO3、CaSO4、Ca3(PO4)2、Mg(OH)2等會在管道和熱交換器的表面沉積,從而導致熱交換器傳熱效率降低并引起垢下腐蝕。
由于水資源的短缺和工業用水費用的增加,為了節約冷卻水和減少排污量,現代循環冷卻水多采用添加水處理藥劑等方法進行處理,濃縮倍數通常控制在2.5~5.0下運行。這時系統的結垢趨勢增大,同時設備腐蝕和微生物生長也影響系統的安全運行。通過添加化學藥劑等水質處理的辦法可解決或緩解這些問題,最常用的化學藥劑有阻垢分散劑、緩蝕劑和殺生劑等水處理劑。
阻垢緩蝕劑先后經過了無機阻垢緩蝕劑,天然聚合物、聚羧酸鹽、有機膦類、多元共聚物等階段。但無機類添加量大,阻垢效果較差;聚羧酸鹽和有機膦類官能團較單一;多元共聚物則加入量少、性能優越、耐高溫等優點。而隨著環保要求提高,對藥劑要求要環保、易降解,對環境影響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克服上述缺陷、生產工藝簡單、無三廢排出的衣康酸磺酸鹽類多元共聚物阻垢劑。
其具體技術方案為:
一種醚基衣康酸磺酸鹽類多元共聚物阻垢劑,其特征在于,由衣康酸、磺酸鹽、α-烯丙基甘油醚在引發劑體系下水相聚合制備而成,以衣康酸質量為基準,磺酸鹽加入量為10%~50%,α-烯丙基甘油醚加入量為5%~20%,引發劑含量(以單體質量為基準)為5%~30%,次亞磷酸鈉5%~30%
所述的醚基衣康酸磺酸鹽類多元共聚物阻垢劑,磺酸鹽為以下一種或多種混合物:丙烯磺酸鹽類、乙烯磺酸鹽、苯乙烯磺酸鹽等,較為適宜的磺酸鹽為丙烯磺酸鹽,加入量為10%~50%(以衣康酸質量為基準)。
所述的醚基衣康酸磺酸鹽類多元共聚物阻垢劑,醚類鹽選自選自下列一種或多種的組合:乙烯基異丁醚、乙烯基乙醚、α-烯丙基甘油醚。
所述的醚基衣康酸磺酸鹽類多元共聚物阻垢劑,引發劑包括可在本發明反應溫度下分解的所有引發劑,如以下一種或多種氧化劑的組合,或其與單種或多種還原劑的組合:過硫酸鈉、過硫酸銨、過硫酸鉀、過磷酸鈉、過磷酸鉀、過磷酸銨、過氧化氫和叔丁基過氧化物、二酰基過氧化物;還原劑為次亞磷酸鈉,可在聚合前加入到衣康酸溶液中或者在聚合中均勻加入反應體系中。將氧化劑或及其還原劑分別溶于水制備成水溶液,組成引發劑體系,其用量為5%~30%(以單體質量為基準),配置濃度為5~30%,較適宜的氧化劑為過硫酸鹽,可與50%磺酸鹽混合配置成溶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淄博分院,未經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淄博分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01014197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凈水器
- 下一篇:高比重四氧化三錳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