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焦粉冷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920248049.3 | 申請日: | 2009-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548094U | 公開(公告)日: | 201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玉虎;張長青;王明登;李友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焦耐(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04 | 分類號: | F28D1/04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訊科技專利事務所 21224 | 代理人: | 張群 |
| 地址: | 116023 遼寧省大連***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冷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干法熄焦爐領域,特別涉及干熄爐一次除塵器的一種新型焦粉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焦粉冷卻裝置是干熄焦裝置中的重要設備,與焦炭換熱后的高溫循環氣體中帶有大量的約900℃的焦粉,一次除塵器將循環氣體中粒度大于3mm的高溫焦粉撲集下來,經焦粉冷卻裝置冷卻到300℃以下排出。
在傳統的干熄焦裝置中,一次除塵器撲集的高溫焦粉是采用冷卻套管進行冷卻。冷卻套管為內外二層水套,中間層是被冷卻的高溫焦粉。這種冷卻套管的冷卻速度較慢,單位時間的處理量不大,底部水套處密封較難處理,經常發生漏水的現象,維修工作量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焦粉冷卻裝置,克服冷卻套管的缺陷,提高冷卻效率和單位時間處理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焦粉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卻管、進水分配箱、出水集箱、進水管、出水管,多組并聯的冷卻管上端吊掛在機殼上部,下端為自由端;進水管連接進水分配箱,進水分配箱與多組冷卻管相連接;出水管與出水集箱相連接。
所述的冷卻管為“U”型結構,垂直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冷卻套管的結構缺陷,通過將多根帶水冷壁的冷卻管并聯,增加了冷卻面積,提高了冷卻效率,單位時間處理量大,減小了維護工作量,可長期可靠使用,特別適用于大型干熄焦裝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殼?2-冷卻管?3-進水管?4-進水分配箱?5-出水集箱?6-出水管?7-焦粉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見圖1,一種新型焦粉冷卻裝置,由機殼1、冷卻管2、進水分配箱4、出水集箱5、進水管3、出水管6組成,多組并聯的冷卻管2吊掛在機殼1上部,設置在機殼1上部的進水管3、出水管6分別與設置在冷卻管2頂部的進水分配箱4、出水集箱5相連接。
冷卻管2為“U”型結構,垂直設置。進水口和出水口都在上側。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待冷卻的800~900℃的高溫焦粉進入冷卻管2之間的流道,冷卻管2中間有冷卻水流過,高溫焦粉在冷卻管2表面與冷卻水間接換熱。當焦粉冷卻到約300℃以下時進入焦粉倉7,由機殼1底部排出。
冷卻水從進水管3進入進水分配箱4,通過多根冷卻管2,從冷卻管2另一端流入出水集箱5,經出水管6流出。
本實用新型將多根冷卻管并聯,提高冷卻管2的強度,冷卻水的進水分配箱4和出水集箱5都設在冷卻管2的上部,冷卻管“U”型下部不受約束,以適應溫度變化引起的熱膨脹。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多根直徑較小的帶水冷壁的冷卻管2,增加了冷卻面積,提高了冷卻效率,單位時間處理量大,維護量較小,可長期可靠使用,特別適用于大型干熄焦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焦耐(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焦耐(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4804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冷卻能力可調的套管式氣體噴流換熱器
- 下一篇:一種焙燒爐余熱利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