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型鋼梁自承重吊模支撐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920238214.7 | 申請日: | 2009-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605810U | 公開(公告)日: | 2010-10-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揚;蔡健;張明星;彭建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7/18 | 分類號: | E04G17/18;E04C3/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一新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陳振華 |
| 地址: | 5106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型鋼 承重 支撐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吊模支撐裝置,特別是一種型鋼梁自承重吊模支撐裝置,主要是利用型鋼骨框架來承受自身的模板、施工荷載、混凝土、鋼筋重量的模板體系,適用于建筑結構施工。
背景技術
高層建筑轉換層由于跨度大,其承受的豎向荷載很大,致使構件截面大,連續施工過程復雜、強度大,這給施工帶來一定的難度,而模板支撐結構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施工的工期、成本、安全乃至工程質量。高層建筑施工中的型鋼混凝土大梁具有自重及施荷載較大,鋼筋密集、支模高等特點,要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理的模板支撐結構,以指導施工。通常的做法有一次性支模、荷載傳遞法支模和疊合澆筑法支模三種。一次性支模需要大量模板支撐材料(往往一直支撐到底層地面或者地下室地板),荷載傳遞法支模支撐樓板的數量要通過計算來確定,必要時要同設計單位商量對樓板設計進行更改,施工過程較復雜,疊合澆筑法支模具有選擇性,通用性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型鋼梁自承重吊模支撐裝置,其利用型鋼梁骨框架來承受自身及模板、施工荷載、混凝土、鋼筋的重量,結構合理,吊掛不落地,安全可靠,從而達到節省材料、降低施工費用和加快施工進度目的。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
一種型鋼自承重吊模支撐裝置,包括型鋼梁、上橫梁、下橫梁、內側吊掛件、外側吊掛件、模板、螺母,型鋼梁橫跨在支柱上,其特征是內側吊掛件上端固定在型鋼梁腹板兩側的加固肋板上,下端穿過梁底模板并通過螺母固定在下橫梁上;外側吊掛件上端穿過模板并通過螺母固定在上橫梁上,下端通過螺母固定在下橫梁上;在型鋼梁與上橫梁之間固定有矩形鋼管,即通過矩形鋼管將上橫梁支撐在型鋼梁之上,通過內、外側吊掛件,將橫梁模板支撐體系吊掛在型鋼梁上。
本裝置在上橫梁與連接的螺母之間設有鋼墊板。在兩矩形鋼管間固定有連接件;在上橫梁縱向位置設有平行鋼管,以增強吊掛件的穩定性和整體性。
內、外側吊掛件的螺母均為雙螺母,以確保連接的可靠性;上橫梁和下橫梁均為槽鋼。
本裝置型鋼梁兩側邊的模板間設置對拉螺栓,在對拉螺栓端部的模板上設置雙鋼管和連接扣,通過對拉螺栓和連接扣將兩邊的模板定位拉緊。
本裝置的吊掛件沿型鋼梁縱向按一定間距設置,以保證其支撐力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采用型鋼梁自承重吊模支撐結構,節省了材料用量,降低施工費用,同時加快施工進度,并減少了對下部結構的不利影響,本裝置結構新穎、安全可靠,便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對照附圖,具體說明其結構。
在圖1中,本吊模支撐裝置的型鋼梁11橫跨在支柱上,在型鋼梁腹板兩側的加固肋板10上焊接有內側吊掛件12,內側吊掛件的下端穿過梁底模板15并通過雙螺母固定在下橫梁13上;外側吊掛件16上端穿過模板及混凝土1并通過雙螺母2固定在上橫梁4上,下端通過雙螺母固定在下橫梁13上,上橫梁由矩形鋼管5支撐在型鋼梁11上,通過內、外側吊掛件和上、下橫梁將梁模板支撐體系吊掛在型鋼梁上。
本裝置的上橫梁與連接的雙螺母之間設有鋼墊板3,在支撐的兩矩形鋼5之間固定有連接件6,在上橫梁縱向位置上設有平行鋼管7,以增強支撐吊掛的穩定性和整體牢固性。橫梁側面的模板9通過對拉螺栓19及設于對拉螺栓端頭的雙鋼管17定位拉緊,雙鋼管通過連接扣18扣實在對拉螺栓端部。在側模板外層設有墊板21,在梁底模板15與下橫梁13之間設有墊板14。施工時在支柱上安裝型鋼梁,在型鋼梁上焊接內側吊掛件,并搭設大梁底模板,綁扎鋼筋,再安裝緊固外側吊掛件,支設側模,然后分階段澆筑混凝土1,經養護后拆除梁板模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中天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202382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