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墨盒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40671.X | 申請日: | 2009-06-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9276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飛雁;王玉峰;李郁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磁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1J2/175 | 分類號: | B41J2/17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902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墨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噴墨打印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具有光學偏振元件檢測墨水是否耗盡的墨盒。
【背景技術】
現有一些噴墨打印機通常采用光學元件檢測墨盒墨水是否耗盡,以避免當墨水耗盡,打印機仍然執行打印操作。其中一個中國專利,其專利號為CN200710006265.2;公開號為:CN101015992A;名稱為:墨盒。其公開的實施方案:在墨盒內設置有支撐臺和繞支撐臺旋轉的臂部。臂部一端設置有擋光部分,臂部的分支臂部的端部處設有浮子部分。墨盒具有光檢測部分,其內部容納擋光部分,當儲墨器內存有充足的墨水,浮子部分浮起,擋光部分位于光檢測部分內,阻擋從打印機的光傳感器發光部分發出的光,光接收部分不能接收該光;當儲墨器內墨水少時,浮子部分隨墨水液面下落,擋光部分也隨之向下方移動,不能阻擋從發光部分發出的光,光接收部分接收該光,打印機提示墨水不足。
以上的方案能夠有效檢測到墨水不足的時刻,但缺點在于臂部、浮子部分和擋光部分的設計元件很多,使得空間狹小的墨盒內有較多的零部件。由此增加了制造工藝和安裝復雜程度,隨之提高了質量控制的難度而且成本也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檢測可靠、檢測元件占用空間小的墨盒。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下列技術方案:
一種墨盒,包括有一殼體,在殼體上設有儲墨腔,在殼體上還設有與儲墨腔相連通的供墨口、進氣孔和光檢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檢測部件包括有構成有角度的且偏振方向相同的第一偏振光片和第二偏振光片,在第一偏振光片和第二偏振光片所構成的空間內填充有可用于使光檢測部件檢測儲墨腔內是否有墨水的旋光物質。
如上所述的一種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光片和第二偏振光片形成的夾角在10°~175°。
如上所述的一種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光片的兩個側面相互平行。
如上所述的一種墨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偏振光片的兩個側面相互平行。
如上所述的一種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光物質可以是儲墨腔內的墨水或者可與墨水聯動的透光固體或液體。
如上所述的一種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光片和第二偏振光片與儲墨腔一體成型。
如上所述的一種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光片和第二偏振光片可拆裝在墨盒上。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其一、本發明利用兩個形成一定角度的具有偏振作用的偏振光片,當兩個偏振光片圍成的空間內填充有旋光物質時,其光發射器發射出的檢測光線就不能穿過偏振光片,使光接收器接收不到檢測光線,故就證實儲墨腔內還有墨水,故其結構簡單而且緊湊,成本也比較低。其二、本發明巧妙運用偏振光的光學特點,提出一種易于制造、易于質量控制的墨盒結構,更可靠地實現光檢測墨水耗盡的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第1實施例墨盒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圖1中的實施例一個光路圖;
圖4是圖1中的實施例另一個光路圖;
圖5是本發明第2實施例一個光路圖;
圖6是本發明第2實施例另一個光路圖;
圖7是本發明第3實施例一個光路圖;
圖8是本發明第3實施例另一個光路圖;
圖9是本發明第4實施例一個光路圖;
圖10是本發明第4實施例另一個光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第一實施例:
如圖1、2所示,一種墨盒,包括有一殼體5,在上殼體5開設有儲墨腔4。在殼體5上還設有與儲墨腔4相連通的供墨口2、進氣孔3和光檢測部件1。其中光檢測部件1包括有構成有角度的且偏振方向相同的第一偏振光片13和第二偏振光片14。在第一偏振光片13和第二偏振光片14所構成的空間內填充有可用于使光檢測部件檢測儲墨腔4內是否有墨水的旋光物質18。所謂旋光物質就是可使偏振光的振動方向改變的物質,如透光的樹脂材料、各種液體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磁電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磁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067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