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膠原/生物玻璃/透明質酸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910040463.X | 申請日: | 2009-06-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0186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2-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峰;孟永春;王迎軍;趙娜如;吳剛;徐彩霞;苗國厚;張娟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L27/40 | 分類號: | A61L27/40;A61L27/56;A61L27/54;A61L27/24;A61L27/10;A61L27/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盛佩珍 |
| 地址: | 510640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膠原 生物 玻璃 透明 組織 修復 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膠原/生物玻璃/透明質酸組織修復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過調節I型膠原與生物玻璃之間的比例和復合后溶液的pH值,使構成組織 修復材料網絡結構的膠原纖維束的直徑增大,從而改變復合材料顯微形貌,該 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及其工藝條件:
(1)I型膠原與生物玻璃的復合:
在I型膠原溶液攪拌的狀態下加入生物玻璃,然后再攪拌1~3小時,得到 兩者的混合液;
所述I型膠原與生物玻璃質量比為0.25~4:1;
所述生物玻璃為鈣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
(2)靜置分層:
將I型膠原與生物玻璃混合液在0~4℃下,靜置1~3天后,獲取混合液的 白色絮狀沉淀物;
(3)抽濾:
先將步驟(2)的白色絮狀沉淀物抽濾,抽濾至沉淀物的體積縮小為原體 積的1/2~1/4,即形成具有膠原纖維之間相互交錯分布的粘稠液,然后再把粘稠 液攪拌至均勻;
(4)調節pH值:
在上述均勻粘稠液中加入生物緩沖劑,調節pH值至8~10,所述生物緩沖 劑選自2-(N-嗎啡啉)乙磺酸或三羥甲基氨基甲烷鹽酸鹽;
(5)加入透明質酸:
按照透明質酸與I型膠原的質量比為1:4~8,把透明質酸加入到調節pH 值至8~10后的粘稠液中,再次攪拌至溶液均勻;
(6)交聯:
在上述步驟(5)的溶液中加入交聯劑,攪拌1~3小時得到均勻溶液,所 述交聯劑的添加量與I型膠原的質量比為1:4~6;
所述交聯劑擇一選用以下兩種:第一種為由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 二亞胺和N-羥基硫代琥珀酰亞胺組成的混合交聯劑,其中1-(3-二甲氨基丙 基)-3-乙基碳二亞胺和N-羥基硫代琥珀酰亞胺之間的質量比為1~3:1;第二種為 戊二醛;
(7)成型:
將上述步驟(6)的溶液注入模具,在0~4℃下放置12~24小時后,成型 為樣品;
(8)冷凍干燥:
將樣品置于超低溫冰箱中冷凍處理12~24小時后脫模;再放入冷凍干燥 機內冷凍干燥處理24~48小時,制得一種膠原/生物玻璃/透明質酸 (Col/BG/HYA)組織修復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膠原/生物玻璃/透明質酸組織修復材料的制 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鈣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為CaO-P2O5-SiO2或 Na2O-CaO-P2O5-SiO2系生物玻璃。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膠原/生物玻璃/透明質酸組織修復材料的制 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膠原與鈣磷硅系生物活性玻璃質量比為0.33~ 3: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膠原/生物玻璃/透明質酸組織修復材料的制 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生物緩沖劑為2-(N-嗎啡啉)乙磺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膠原/生物玻璃/透明質酸組織修復材料的制 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述透明質酸與I型膠原的質量比為1:5~ 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膠原/生物玻璃/透明質酸組織修復材料的制 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所述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亞胺 和N-羥基硫代琥珀酰亞胺混合交聯劑質量比1.5:1;交聯劑的添加量與I型膠 原的質量比為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91004046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備1,8-萘酐的催化劑
- 下一篇:一種白芍總苷及其有效成分微乳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