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光學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235742.2 | 申請日: | 200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92426Y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27 |
| 發明(設計)人: | 姜莉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18;G02B9/10;G02B1/10;G02B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18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學 鏡頭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器件,尤其涉及一種光學鏡頭。
背景技術
在數碼成像設備中,光學成像鏡頭是尤為重要的組件,鏡頭的像質直接決定了數碼成像設備的成像性能。數碼產品不斷更新換代,日趨向輕薄短小方向發展,因而對配備在數碼成像設備中的光學鏡頭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是在百萬像素以上的鏡頭模塊中,為了保證高的成像品質和亮度,達到足夠的視場角,數碼成像系統需要較大的空間來屈折光線,往往采用增加鏡片的數量,采用高折射率低色散值的優質材質,這種產品長度遠遠達不到輕薄短小的要求,且單個鏡頭的面形教為復雜;一方面從而增加了鏡頭體積,另一方面不易加工成型,導致生產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技術中光學鏡頭成像質量差且成本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予以解決:
一種光學鏡頭,包括關于光軸對稱的同軸排列的第一、二透鏡;所述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度,包括皆為凸面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面向物面,所述第一表面的光學有效徑小于第二表面;所述第二透鏡具有負屈光度,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為朝向物面的凹面,所述第四表面為凸面;所述第一透鏡的色散值大于第二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折射率值小于第二透鏡,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均為非球面。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對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光學鏡頭的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度,能有效聚攏光線,第一透鏡所采用材質色散值大,能有效消減色差;其中第二透鏡的第三表面面形貼合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的面形,使得光線在第三表面有較小的入射角,能有效控制整個光學鏡頭的高級像差;第二透鏡的第四表面為凸面,略具有波浪起伏趨勢,能有效減小邊緣處的主光線出射角,提高像面邊緣照度。而本實用新型只采用兩塊透鏡,使本實用新型的光學鏡頭在保證成像質量優良的同時降低成本。在同等條件下(在相同焦距情況下)較之現有技術,該種光學鏡頭成像整體相高較高,視場角更大,故采用該種結構的光學鏡頭組件可以有效縮短鏡頭的總長、減小鏡頭體積;第一表面凸向物方,可以有效減小場曲和色散,故采用該種結構的光學鏡頭可以對各像差,進行良好的矯正,使其得到較好的光學性能;該光學鏡頭焦距較短但同時具有較長的后焦,大大方便了生產,能有效提高良率,降低生產成本,適用于大規模工業生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MTF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場曲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光學鏡頭的畸變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橫軸色差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MTF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場曲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畸變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橫軸色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光學鏡頭,從物方依次包括同軸的第一透鏡1和第二透鏡2;第一透鏡1與第二透鏡2分別關于光軸對稱。所述第一透鏡1具有正屈光度,包括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所述第二透鏡2具有負屈光度,包括第三表面21和第四表面22。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皆為凸面,所述第一表面11的光學有效徑小于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三表面21為朝向物面的凹面,所述第四表面22為凸面,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第三表面21和第四表面22均為非球面。
該非球面表面上各點的坐標值均滿足如下非球面公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357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