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馴養動物捕捉籠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28437.0 | 申請日: | 2008-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19821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寶良;劉文華;王永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省動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M31/00 | 分類號: | A01M31/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科學院西安專利中心 | 代理人: | 任 越 |
| 地址: | 710043***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馴養 動物 捕捉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馴養動物捕捉籠的結構改進。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野生動物人工養殖發展很快,由于野生動物馴化時間短, 在家養條件下仍保持有野性強、膽小易驚恐、對外界環境條件變化反應敏感 等生活習性,在養殖過程中也遇到有一些難題,尤其是中、小型馴養動物(麝、 狍、麂子、梅花鹿、野豬、熊和花面貍等)在養殖條件下需要治療疾病、采 集產品、標記、斷乳、調圈、運輸和測量體重及其他相關工作時的現場捕捉, 現通常采用徒手、網捕、暗室和麻醉捕捉的方法,由于這些方法均存在有捕 捉用時長、安全性差的缺陷和不足,不僅常給動物帶來傷害,給捕捉者帶來 較大的困難和不便,也會造成人員的傷害(蹄尖尖銳,獠牙長而鋒利,實踐 中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劃傷和咬傷)。多年來,國內從事野生動物馴養的工作 者一直在探索安全有效的捕捉方法,但至今仍未見有更好的捕捉技術應用, 且馴養動物傷人事件屢有發生,這已成為馴養動物養殖過程中突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馴養動物捕捉 籠,使之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捕捉效果好、結構輕便易做、成本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馴養動物捕捉籠的結構為,捕捉籠為長方箱體結構, 在箱體長向兩端為由上向下的扦門板,在箱體長向一端外側設有網門,網門 一側連接于箱體,另一側有閂子能將網門固定于箱體,在箱體頂部開有觀察 縫隙,在箱體的兩側設有提籠繩;所述的觀察縫隙可以是縫隙槽或是孔。本 實用新型所設計馴養動物捕捉籠的使用方法為,將捕捉籠置于一封閉口(門) 中網門端沖外,拉起(打開)兩端扦門板,關閉網門,將馴養動物趕入籠中, 立即扦下(關閉)兩端的扦門板,即可提籠轉移工作;一些操作可通過箱體 頂部的縫隙完成,如打針、標記等,還有一些操作可通過網門完成,如喂藥、 進食等,還有一些操作需要取出完成,如疾病檢查、采集產品等。
隨著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業的不斷發展,野生動物飼養量及種類不斷增 多,使得馴養動物的疾病治療、產品采集、標記、斷乳、調圈、運輸和測量 體重及相關工作的進行都需要有效的捕捉裝置,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馴養動 物捕捉籠經試驗證明,解決了多年來已有技術中捕捉用時長、安全性差、常 給動物帶來傷害的缺陷,使捕捉更容易方便,不會造成人員的傷害。本實用 新型的馴養動物捕捉籠,由于一端設有網門透光,動物易進入,扦門板扦好 后籠內光線暗,動物容易保持安靜,對機體非常有利的特點,還具有操作簡 單安全、捕捉效果好、結構輕便易作、成本低的優點;使得本實用新型的捕 捉籠成為一種用途廣、制作簡單、經濟實用、輕便靈活和快捷安全的捕捉輔 助工具,優于目前應用的其他捕捉方法,在馴養動物養殖上有廣泛的應用前 景,適用于人工養殖條件下的中、小型野生哺乳動物的人工捕捉。
附圖及其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設計馴養動物捕捉籠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扦門 板,2為扦板槽,3為觀測縫隙,4為網門,5為閂子,6為合頁,7為提籠繩。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馴養動物捕捉籠,其尺寸和長、寬、高的比例按馴養 動物的種類和類型有所差異,以動物在籠內不能轉身為準;捕捉籠各部分的 材質要堅固耐用,可上下抽取的扦門板做為關、放動物用,其中一端扦門板 外有網門,網孔的大小和材料質地可依動物不同進行選擇;網門一側可用合 頁與籠體固定,另一側可用閂子與籠體連接,便于打開網門;籠體兩側壁密 封不透光,籠底可依據捕捉動物的不同選擇全封閉(如麝、狍和麂子等,以 防止其尖銳的蹄部踩入,引起蹄夾脫落或腿部骨折),或是留有一定寬度縫 隙/小孔便于糞便的排出(如花面貍在籠中的排瀉頻率較高);籠頂可用三塊 板封住,板間留一定空隙做觀測和操作用;在籠側壁處可裝有提籠繩。
由于麝和麂子的體態特征相似,可以通用同一規格和材質的捕捉籠。如 成體的麝和麂子可采用如下尺寸和材質的籠體:60cm×38cm×50cm;如圖 1所示,籠底和四周封閉不透光,籠頂用三塊板封裝,留兩個3cm寬的縫隙 作觀測用,兩側面裝有提籠繩;網門的網孔3cm×3cm。對育成階段的個體, 因高、寬和圍度方面較成體小,因而可視具體情況,將各部分按比例縮小。 狍子和育成期的梅花鹿可采用結構和材質相同、且尺寸較大的捕捉籠。
花面貍有強有力的咀嚼肌和尖銳的牙齒,捕捉籠底部用帶孔的鐵板制作 (利于排糞便),頂部為帶觀察孔的鐵板,門扦板和側壁為無孔鐵板(防止 爪尖鉤住),網門用鐵絲編制,網孔為3cm×3cm,籠大小為50cm×25cm×2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省動物研究所,未經陜西省動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2843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