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透平膨脹機組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23428.2 | 申請日: | 2008-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641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14 |
| 發明(設計)人: | 毛光遠;胡華文;毛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高登新星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D15/00 | 分類號: | F01D1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游 蘭 |
| 地址: | 611733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透平 膨脹 機組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向心式透平膨脹機,特別是涉及一種透平膨脹機組。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透平膨脹機由一臺主機,與主機連接的增壓機及膨脹機,以及通過管道連接的閥門、法蘭及換熱器等組成。實際等熵效率一般為86~88%,運行可靠性、制造成本及運行成本等綜合效果不很理想。如果要進一步提高一臺透平膨脹機的等熵效率,以滿足生產的需要其難度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效率高,運行可靠性好,運行成本低的透平膨脹機組。
本實用新型透平膨脹機組由2~4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組合而成。單元透平膨脹機包括主機,與主機連接的增壓機及膨脹機,以及通過管道與其連接的換熱器、閥門及法蘭。該透平膨脹機組的連接關系是,單元透平膨脹機中各增壓機依次串聯,單元透平膨脹機中各膨脹機依次串聯,末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出口與該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膨脹機入口連接。其中,單元透平膨脹機的主機連接有進油口法蘭及出油口法蘭;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連接有增壓機進口法蘭及增壓機出口法蘭;單元透平膨脹機的膨脹機連接有膨脹機進口法蘭、膨脹機出口法蘭及氣動薄膜調節閥。單元透平膨脹機通過管道經增壓機出口法蘭及換熱器與另一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進口法蘭連接,也可以通過管道經增壓機出口法蘭、換熱器及常溫調節閥與另一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進口法蘭連接。單元透平膨脹機通過管道經膨脹機出口法蘭及緊急切斷閥與另一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膨脹機進口法蘭連接,也可以通過管道經膨脹機出口法蘭、低溫調節閥及緊急切斷閥與另一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膨脹機進口法蘭連接。末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出口法蘭通過管道經換熱器、緊急切斷閥與該單元透平膨脹機的膨脹機進口法蘭連接。其中,常溫調節閥及低溫調節閥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幾個,一般情況下最多為6個。
本實用新型透平膨脹機組的工作原理是,氣體界質從首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進口法蘭進入,經增壓后從其增壓機出口法蘭經熱交換器及常溫調節閥依次進入下一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內增壓,最后進入末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增壓后從末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增壓機出口法蘭排出,后經換熱器、緊急切斷閥及膨脹機進口法蘭進入該末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膨脹機內,膨脹后從膨脹機出口法蘭排出,經低溫調節閥、緊急切斷閥依次進入下一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膨脹機內膨脹,最后,從首臺單元透平膨脹機的膨脹機出口法蘭排出外介。其中,主機作為動力源,工作界質油從進油口法蘭進入,從出油口法蘭排出。
本實用新型透平膨脹機組的優點在于總效率可提高2~5%,如當氣量在1萬~3萬NM3/h的低壓空分中第一步實際等熵效率達88%,第二步實際等熵效率達89~91%,在一年內可全部收回制造、安裝成本,節能省電,可靠性好,運行成本低。廣泛用于石化工、冶金、醫療及電子等領域制備純凈氣體,如氧氣、氮氣及氬氣等。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透平膨脹機組由A單元透平膨脹機及B單元透平膨脹機組合而成。單元透平膨脹機包括主機3,與主機3連接的增壓機11及膨脹機12,以及通過管道與其連接的換熱器、閥門及法蘭。其中,單元透平膨脹機中主機3連接有進油口法蘭1及出油口法蘭2,單元透平膨脹機中增壓機11連接有增壓機進口法蘭4及增壓機出口法蘭5,單元透平膨脹機中膨脹機12連接有膨脹機進口法蘭7、膨脹機出口法蘭13及氣動膜調節閥10。A單元透平膨脹機中增壓機出口法蘭5通過管道經換熱器6、常溫調節閥15與B單元透平膨脹機中增壓機進口法蘭4連接,B單元透平膨脹機中增壓機出口法蘭5通過管道經換熱器6、緊急切斷閥8與B單元透平膨脹機中膨脹機進口法蘭7連接,B單元透平膨脹機中膨脹機出口法蘭13通過管道經低溫調節閥14、緊急切斷閥8與A單元透平膨脹機中膨脹機進口法蘭7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高登新星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四川高登新星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2342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