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多發創傷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222714.7 | 申請日: | 2008-1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12839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9-23 |
| 發明(設計)人: | 熊利澤;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19/02 | 分類號: | A61B19/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責任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鮑燕平 |
| 地址: | 710032***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發 創傷 病人 多功能 急救 套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技術領域,確切的說是救治多發創傷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
背景技術
多發傷是同一致傷因素所致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解剖部位的損傷。嚴重多發傷是指全身至少有一個解剖部位發生危及生命的器質性損傷。有報道,創傷致死的病例中多發傷為93.0%,而且嚴重多發傷的病人傷情復雜、病情變化快。據統計,因創傷而死亡的病人,50%死于創傷現場,30%死于創傷早期,20%死于創傷后期并發癥,所以強調傷后“黃金1h”的搶救,而這1h內前10min又被稱為“白金10min”。這段時間內,氣道阻塞、血氣胸和失血性休克是導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如果病人的出血被控制、能預防窒息和血氣胸的發生,可避免病人死亡。
創傷救治中需要建立緊急人工氣道的常見危重病癥包括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跳驟停、嚴重氣道痙攣、氣道異物梗阻、顱腦及頸部外傷、誤吸或有誤吸危險、大量難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等。氣管切開術是搶救危重多發創傷患者及咽喉部等特殊部位創傷而需建立可靠人工氣道所必不可少的手段,有利于保證氣道通暢、減少呼吸道死腔,便于吸痰、氣管濕化。而傳統的手術方法因需要較高的專科技術,操作步驟復雜、創傷大、并發癥較多、設備器械要求高,且受場地、體位限制和手術時間長等因素的制約,而不利于現場創傷急救廣泛應用。
血氣胸是胸部創傷后的常見并發癥,也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胸腔閉式引流是救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胸腔積氣/積液的有效方法。因此,國內外胸部創傷救治中均強調了早期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的必要性。但是,常規的胸腔閉式引流技術操作復雜、費時和難于掌握,而且所使用的胸腔引流裝置體積大、不便攜帶,這些特點使得常規的胸腔閉式引流方法難以應用于現場急救。
一般創傷,休克的發生率為20%~25%,而多發創傷,休克的發生率可高達75%~80%。繼往資料顯示,約50%的多發創傷病人因大失血休克而死。因此,休克的早期救治顯得非常重要,而且抗休克也是后續治療的基礎。目前,失血休克最重要的救治措施仍然是輸液(血),然而現在依然應用的頭皮針建立外周靜脈通路,既易移位脫出且內徑小滴速慢,難以滿足多發創傷急救抗休克的需要,尋找如何建立快速輸液通道事在必行。
同樣,地震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20世紀以來,全世界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121次,傷亡2,604,835人。其中死亡超過500人以上地震87次,共傷亡2,585,870人。中國共發生7級以上地震36次,共傷亡781,874人。其中死亡人數超過100人的地震16次,死傷781,521人。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截至8月11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確認69225人遇難,374640人受傷,失蹤17939人。目前,消除地震從現實看近乎不可能,而降低地震死傷危害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當回顧、總結汶川地震急救時,發現我國創傷救治水平與發達國家尚存一定差距,不僅與缺乏系統救治程序和相關急救知識有關,而且與缺乏攜帶方便、操作簡單、行之有效的即時急救裝備有很大關系。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攜帶方便、操作簡單、行之有效的救治多發創傷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它將經皮穿刺氣管置管術、經皮穿刺胸腔內置管閉式引流術和經皮穿刺靜脈置管技術多功能一體化。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多發創傷病人用多功能急救套件,其特征是:套件組包括:穿刺針、”J”型引導導絲、皮膚擴張導管、橡膠醫用手套、帶有消毒液的消毒刷、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醫用持針器、醫用紗布、無菌貼膜、利多卡因、生理鹽水、帶氣囊氣管切開導管、胸腔引流管、靜脈留置導管、醫用縫合針和線、無菌手術洞巾,套件組活動連接在套件盒分割的腔體內;套件盒上有密封蓋。
所述的腔體包括中間腔體、環形腔體及周邊腔體;中間腔體縱橫分割成6-9個腔體。
所述的環形腔體環繞在中間腔體和周邊腔體之間。
所述的環形腔體有“J”型引導導絲和皮膚擴張導管。
所述的中間腔體有穿刺針、橡膠醫用手套、帶有消毒液的消毒刷、一次性使用無菌注射器、醫用紗布、無菌貼膜、利多卡因、生理鹽水、醫用縫合針和線和無菌手術洞巾。
所述的周邊腔體有帶氣囊氣管切開導管、胸腔引流管、靜脈留置導管和醫用持針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22271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