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電動踏板車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147007.6 | 申請日: | 2008-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329936Y | 公開(公告)日: | 2009-10-21 |
| 發明(設計)人: | 施聯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施聯發 |
| 主分類號: | B62K17/00 | 分類號: | B62K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順天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琴 |
| 地址: | 中國香港九龍*** | 國省代碼: | 中國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 踏板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便攜式電動踏板車。
背景技術
隨著能源問題的日趨嚴峻,人們開始尋求各種環保節能的交通工具,電動車便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電動車笨重、體型大、耗電量高,對使用者有一定的操作要求,并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理想的出行交通工具。
因而,出現了一種輕便型的電動踏板車。踏板車主要由電動機、電池、前輪、后輪、踏板和車把等零部件組成,結構簡單,行走時人站立在踏板上控制把手使車向前運行。這種電動踏板車因其輕便實用等特點而廣受都市白領和年輕人的歡迎。但是,現有的各種電動踏板車仍然存在不便于停放、易傾倒、抗震性低等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使用方便、行走平穩的電動踏板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出一種電動踏板車,包括手柄、控制支架、前輪支架、帶電機的一體式前輪、電池、踏板和后輪,控制支架上端安裝所述手柄,下端與所述前輪支架固接,所述前輪通過主軸安裝在前輪支架下端,所述踏板通過轉軸活動連接在所述前輪支架后端,且所述轉軸上套設有回中扭簧。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前輪支架的上端向后延伸出間隔開的上支臂和下支臂,所述踏板前端伸出的連接臂通過轉軸安裝在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間。所述上支臂和所述連接臂之間的轉軸上設有所述回中扭簧,所述扭簧的兩個末端分別與所述上支臂上的第一限位柱以及所述連接臂上的第二限位柱相卡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踏板的腳踏位由臺階狀底板和從所述臺階狀底板兩側向上延伸的側壁構成。所述臺階狀底板包括第一水平踏板、第二水平踏板和將二者連接的斜板,其中第一水平踏板和第二水平踏板之間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所述踏板的腳踏位還包括位于后輪支撐部上表面的第三水平踏板。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后輪包括前后排列且底部同高的第一后輪和第二后輪,且所述第一后輪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后輪。所述第二后輪安裝在從踏板下部傾斜伸出的連桿上,所述踏板底部伸出的定位柱與所述連桿相抵以限制所述第二后輪的高度。所述定位柱優選是鎖緊在所述踏板底部的定位螺栓。套設有彈簧的一剎車螺栓從所述踏板底部伸出,與所述連桿的對應位置連接,且所述剎車螺栓與所述電動踏板車的剎車系統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一體式前輪采用數碼無炭刷電機驅動。
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踏板車通過增設回中彈簧使前輪部分在轉向后能夠再自動復位,保持整個車身始終在一條直線上,不僅有利于用戶直線行駛,而且節省放置空間。此外,該電動踏板車的踏板采用具有下沉空間的臺階式腳踏位,降低重心以減少側翻的可能,并有助于用戶在行駛時保持自身平衡。后輪采用大、小兩個后輪,減輕了踏板車在不連續路面行駛時的顛簸,增強舒適性。而且,特殊安裝的小后輪還可以壓下以充當剎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動踏板車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電動踏板車的主視圖;
圖3是圖1所示電動踏板車的側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腳踏位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中A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后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7a、7b、7c分別是圖6所示的后輪在不連續地面行走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結合圖1-3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電動踏板車主要由手柄、控制支架30、前輪支架40、帶電機的一體式前輪50、電池(圖中未示出)、踏板60和后輪等部件構成。其中,控制支架30的下端通過螺栓等連接部件與前輪支架40的上端鎖緊,前輪支架40安裝在一體式前輪50的主軸52兩端上。控制支架30的上端設有縱向的主手柄10和橫向的輔助手柄20。用戶可一手扶輔助手柄20,一手操控主手柄10,使控制支架30轉向,從而帶動電輪支架40進而帶動前輪50轉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施聯發,未經施聯發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4700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