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蒸汽分配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122541.1 | 申請日: | 2008-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7023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22 |
| 發明(設計)人: | 孫曉輝;萬仲;王予新;葛濤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24 | 分類號: | E21B4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玉明 |
| 地址: | 100011北京市東***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蒸汽 分配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稠油注蒸汽開采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稠油蒸汽驅開采過程中的地面注氣設備,是從蒸汽主干管線向多個注蒸支管線分配蒸汽的蒸汽分配器。
背景技術
稠油油田開采難度大,許多油田采取蒸汽驅開采方法稠油,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一個蒸汽制備站需要為多口井提供高壓蒸汽。通常蒸汽制備站由一條蒸汽主干管線將蒸汽輸送到油井集中的區域,各注蒸汽井連接在注蒸支管線上,由主干管線經各支管線供給蒸汽。對注入油井內的飽和水蒸汽進行合理的分配成為提高稠油熱采效果,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技術。
目前,蒸汽主干管線和支管線的連接點采用的是一種直通式三通。這種三通有一個入口和兩個出口。由于兩個出口相對于入口在結構上不對稱,造成蒸汽分配前后干度嚴重不均勻,造成注入各井蒸汽含水量相差較大,使得無法控制蒸汽注入量,影響油井產量,影響區塊注蒸汽的總體效果。
美國現在注蒸汽用的是“死端三通”和蒸汽分配系統。死端三通只是將兩相蒸汽改由側臂流入,兩直臂流出,提高了三通的等干度分配性能,在死端三通的入口加裝預分離隔板或在出口加裝減速噴管,進一步加強了過熱蒸汽的等干度分配,雖然死端三通較直通式三通增加了較長的管線和插入裝置,但這種設備管線的費用很高,占地面積很大。
國內還有一種干線蒸汽沖擊球體,其結構為外部壓力容器內包含一個圓球體,外部壓力容器外圍接蒸汽進口及各分支管路,主要為通過管道,過熱蒸汽沖擊內球體外表面,使蒸汽中的水分混合均勻,沖擊球體能使蒸汽中的水分均勻分配到各注汽井的支管線,其分配效果不理想,同時,按壓力容器設計制造,其年檢的工作量很大,在應用過程中受到限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蒸汽分配器,主干管線與支管線分別連接在蒸汽分配器上,能實現由主干管線為多個支管線供給蒸汽,而且每個支管線內的蒸汽干度基本相同,即均勻分配蒸汽,達到提高熱采的油汽比和原油的采收率的目的。克服目前注汽管線的費用很高,占地面積很大,蒸汽干度分配不均勻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蒸汽分配器,包括主體、主管分支管和螺旋導流混合芯。主體是由上殼體、中筒和下殼體焊接成的高壓容器。其特征是:在主體中部焊接有4~12個分支管。分支管圍繞主體均勻分布,分支管中心線向四周呈放射狀。
在上殼體頂部中心焊接有主管。在主管的頂部焊接有法蘭。在主管和法蘭組成的通道內固定有一個螺旋導流混合芯。當過熱蒸汽通過法蘭和主管時,過熱蒸汽推動螺旋導流混合芯旋轉,經過旋流超重力作用,把過熱蒸汽的干度和含水量混合均勻。當過熱蒸汽進入分支管,每個分支管內通過的過熱蒸汽干度和含水量相同。每個分支管連接一個支管線,每個支管線連接到一口油井井口,通過支管線為稠油井提供高壓蒸汽注入井下。
為了蒸汽干度分配均勻,所述的4~12個分支管的中心線在同一個平面上。主管的中心線垂直于分支管中心線組成的平面。
所述的分支管的焊接端的端部為圓弧形,圓弧的半徑與中筒的內表面半徑相同。
所述的螺旋導流混合芯,兩端有固定套,固定套中心有軸承,螺旋導流混合芯兩端固定在軸承上,下固定套固定在主管內壁下端,上固定套固定在法蘭內壁上端,在下固定套與上固定套上有高壓蒸汽通道,高壓蒸汽通道為圓柱孔,分布在軸承周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蒸汽分配器,將干線蒸汽通過旋流超重力的作用,多相流體系的獨特流動行為,強化相與相之間的相對速度和相互接觸,從而實現高效的傳質傳熱過程,把水分分布均勻后,進入各井支管線。能均勻分配各井支線的蒸汽含水量;實現注入各井蒸汽含水量相同,達到控制實際蒸汽注入量的目的。從而獲得滿意的經濟效益。設備管線的費用低,占地面積小;安裝使用簡潔方便;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蒸汽分配器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是1的橫剖面圖。
圖中,1.法蘭,2.螺旋導流混合芯,3.主管,4.上殼體,5.分支管,6.中筒,7.下殼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以一個主體內徑為450毫米的蒸汽分配器為例,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蒸汽分配器,包括主體、主管3分支管5和螺旋導流混合芯2。主體是由上殼體4、中筒6和下殼體7焊接成的高壓容器。上殼體4和下殼體7是壁厚為38毫米鋼板沖壓成的弧面型;中筒6是內徑為450毫米的鋼筒,壁厚38毫米,高度176毫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12254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