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足浴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820096095.1 | 申請日: | 2008-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271188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15 |
| 發明(設計)人: | 秦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彪 |
| 主分類號: | A47K3/022 | 分類號: | A47K3/022;A61L2/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72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裝置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足的洗浴以及保健裝置,特別是帶有循環水泵,以及臭氧發生器的足浴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種足浴盆,為了足療保健,足浴盆上設置有循環水泵,利用水流沖擊按摩,設置有加熱裝置,給水加熱保溫,設置有臭氧發生器,向水中加入臭氧,利用臭氧優越的殺菌特點,殺死真菌,抑制腳氣的生長。但這些足浴盆有以下重大問題:一、水盆和循環水泵分離,由水盆底部的兩進出水管連通,這樣的結構造成水盆與水泵的連接管和接頭多,裝配復雜,接頭處易漏水,可能引起觸電危險;循環泵內以及管道內不能擦洗,特別是流動死區將寄存污物,病菌(真菌)在此存留繁殖,引起腳氣病菌交叉傳播。二、臭氧是采用氣泵,以曝氣的方式加入,這種工業中常用的加氧方式在足浴盆中非常不適合,由于曝氣原理所致,水中氣泡直徑大,不可能有效減小,氣泡的表面積與體積比(及比表面積)小,足浴盆中水深最多30cm,水太淺,氣泡在水中接觸時間太短,因而臭氧溶解到水中的效率非常低,大致不到5%,大量的臭氧釋放到空氣中,如果要使足浴盆水中臭氧達到有效殺菌濃度,釋放到空氣中的臭氧濃度則將大大地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標準。現市場上的足浴盆中的臭氧殺菌,僅僅是出售概念,臭氧在此沒有起實際作用,如果再加上以上所述的管內壁不能清洗,污物沉積,病菌繁殖,現足浴盆就是腳氣傳播的發源地。三、足浴盆和底座固定成一體,用戶清洗足浴盆時,帶有電器底座,一是不方便,二是非常容易使水浸入電器,引起短路,造成燒毀電器、漏電觸電的危險。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足浴裝置,將循環水泵葉輪設置在水盆內,水在水盆內循環,可實現水盆外無水管道以及密封接頭;采用水盆和底座可便捷拆分的結構,便于水盆加水、倒水和清洗;利用水泵葉輪產生的渦流強化氣水混合,有效提高臭氧溶解效率,實現臭氧真正在足浴盆中得到實際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主要部件包括有:水盆、電器座、葉輪和驅動葉輪的電機,電器控制部分在電器座內,本實用新型的特征是:葉輪設置在水盆內,葉輪配有泵殼,驅動葉輪的電機在水盆外的電器座內;電機驅動葉輪旋轉,配有泵殼的葉輪構成循環水泵,驅動水在水盆內循環流動。
由于葉輪和泵殼構成的循環泵在水盆內,循環泵本身就不必要求嚴格的防漏密封,即泵殼結構要求降低。水循環流動完全在水盆內進行,水盆外完全不需要水管道以及相應的管接口,不必擔心管接口密封防漏問題,水盆內如果需要管道,其管道的密封要求不高,因而泵殼和管道可以設計制造為可拆分,便于清洗,去除粘附在內表面上的污物。這樣的結構設計,不僅解決了整體水盆的密封防漏問題,安全可靠,結構也簡單,簡化了產品組裝,生產效率提高,制造成本降低,而且還可便于用戶清洗水盆,除去內壁、死角上粘附留存的污物,防止病菌(腳氣)傳播。
為了有效將臭氧氣體混合溶解于水中,本實用新型將臭氧輸入由葉輪和泵殼構成的泵內,利用旋轉的葉輪驅動水時,產生的強烈湍流漩渦,依靠漩渦拉扯撕碎氣泡,產生更小更多的氣泡,有效提高氣泡的比表面積,大大地提高臭氧的溶解效率,實現臭氧在足浴裝置中的真正實際應用。
葉輪在水盆內,驅動葉輪的電機在水盆外,葉輪和電機之間的驅動連接,可采用通過聯軸器的有軸驅動結構,還可采用通過磁力驅動的無軸驅動結構。如果聯軸器為可便捷分合,或采用無軸磁力驅動結構,就可將水盆和電器座設計為可便捷分開和組合,用戶就可便捷地拆下水盆,倒水、盛水、清洗水盆,不必帶上電器座,這樣方便了用戶,避免了電器座內進水,引起短路,損壞電器和漏電、觸電的危險。
轉動的葉輪驅動水運動時,能產生湍流漩渦,葉輪轉速越高,泵的流量越低,湍流漩渦強度越強,拉扯撕碎氣泡的力度越大,即水中氣泡越小。葉輪式泵有三種結構形式,一是軸流式,二是離心式,三是渦流式。軸流式產生的漩渦強度最低,從結構布局來說,也不適用于本實用新型中。離心式和渦流式結構布局適用于本實用新型,兩者相比,在渦流式泵中,湍流漩渦強度最強。工業應用中的氣液混合泵采用的就是渦流式泵結構,水中氣泡直徑小到20~30μm,臭氧溶解效率可達98%。
本實用新型中采用了通過聯軸器的有軸驅動和通過磁力的非接觸無軸驅動。聯軸器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固定在葉輪的軸上,另一部分固定在電機的軸上,通過聯軸器,電機的扭矩傳遞到葉輪上,并且還可補償電機和葉輪兩軸的相對偏移和錯位。非接觸磁力驅動更為優越,不存在有軸驅動時軸的密封防漏問題,允許電機和葉輪兩軸有更大的相對偏移和錯位,結構更簡單,可靠性更高,可實現所有的轉動件隱藏在機殼內,便于葉輪更換和清洗。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彪,未經秦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9609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