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纏絲機的索夾跨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820028793.8 | 申請日: | 2008-04-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180255Y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14 |
| 發明(設計)人: | 簡曉春;金倉;彭武;喻勝剛;張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B65H8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責任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潘憲曾;鮑燕平 |
| 地址: | 710065陜西省西安市丈八東路***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纏絲機 跨越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橋梁施工設備技術領域,應用于懸索橋的主纜纏絲作業過程之中,具體來講,涉及一種纏絲機的索夾跨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突飛猛進,作為跨越能力最強的懸索橋,逐步成為跨江、跨海通道的首選橋型之一。懸索橋主纜一般由數十上百根預制平行鋼絲束(PWS俗稱索股)組成,為了提高主纜防護的密封性,保證主纜的使用壽命,通常使用專用的纏絲設備,在導入張力后使鍍鋅的異型鋼絲(圓形和S形)緊密牢固地纏繞在主纜的表面。纏絲機在索夾之間的主纜上進行纏絲,當纏絲至索夾位置時,纏絲機應停止纏絲作業,必須進行跨越索夾的動作,之后才能繼續對下一區段的主纜進行纏絲作業。目前,現有的纏絲機在跨越索夾時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機構裝置,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一定缺陷,大大降低了纏絲速度,影響了纏絲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性能安全可靠、纏絲機能自動跨越索夾,提高纏絲速度和質量的纏絲機索夾跨越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纏絲機的索夾跨越裝置,其特征是:它至少包括纏絲機的前機架和后機架、前移動支架和后移動支架及纏絲頭,前機架外側固定有卷揚機,前機架和后機架、前移動支架和后移動支架分別為倒U字型框架,其機架下端開口連接有活動連接件、移動支架兩上角分別通過齒輪機構與平行框架導軌連接,連接次序分別是前機架、前移動支架、纏絲頭、后移動支架和后機架,倒U字型框架上端有垂直頂升機構;倒U字型框架左右兩側有水平夾持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實用新型在纏絲頭前后兩端有前機架和后機架、前移動支架和后移動支架,前機架外側固定有卷揚機,前機架和后機架、前移動支架和后移動支架分別為倒U字型框架,前、后機架倒U字型框架開口連接有活動連接件、四角分別用高強螺栓與平行導軌連接,前、后移動支架兩上角分別通過齒輪機構與平行導軌連接,這樣通過交替支撐和夾持,前機架外側的卷揚機牽引下使整機完成步履式索夾跨越動作,實現自動跨越索夾,提高纏絲機的纏絲速度和纏絲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垂直頂升機構和水平夾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前機架;2、前移動支架;3、后移動支架;4、后機架;5、索夾;6、卷揚機;7、框架導軌;8、垂直頂升機構;9、水平夾持機構;10、纏絲頭;11、主纜。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按纏絲作業方向,至少包括纏絲機的前機架1和后機架4、前移動支架2和后移動支架3及纏絲頭10,前機架外側固定有卷揚機6,前機架1和后機架4、前移動支架2和后移動支架3分別為倒U字型框架,前、后機架倒U字型框架下端開口連接有活動連接件、四角分別用高強螺栓與平行框架導軌7連接,前、后移動支架兩上角分別通過齒輪機構與平行框架導軌7連接,其連接次序分別是前機架1、前移動支架2、纏絲頭10、后移動支架3和后機架4,倒U字型框架上端有垂直頂升機構8;倒U字型框架左右兩端有水平夾持機構9。當索夾5之間主纜部分纏絲完成后,啟動前機架上的卷揚機6通過在主纜11上的一個反力點牽引整機(前機架1、前移動支架2、后移動支架3和后機架4和平行導軌7)進行移動,此時纏絲頭10不動。整機移動前,松開前機架1和后機架4上的水平夾持機構9,依靠前機架1和后機架4上的垂直頂升機構8提升整體機架,這時移動支架上的水平夾持機構9支撐和夾持住主纜11;當移動至垂直頂升機構8與索夾5干涉時,啟動該機構的電機進行頂升,此時依靠其它幾個機架的垂直頂升機構8和水平夾持機構9進行支撐,來保證該機架通過索夾5。依次按照這種方法,使每一個機架都越過索夾5。通過四個機架的垂直頂升和水平夾持,交替的提起和支撐,纏絲機能夠快速通過索夾位置從而進入新的纏絲狀態,這樣便有效提高了纏絲速度,保持了作業的連續性。
在圖2中,垂直頂升機構8分別安裝在前機架1和后機架4、前移動支架2和后移動支架3上,水平夾持機構9分別對應安裝在垂直頂升機構8的下部左右兩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2002879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