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AES中列混合變換模塊的加解密復用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97923.8 | 申請日: | 2008-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588234A | 公開(公告)日: | 2009-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玉文;張興;蔣安平;曹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
| 主分類號: | H04L9/06 | 分類號: | H04L9/06;H04L9/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55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es 混合 變換 模塊 解密 方法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加解密技術,尤其是AES加解密電路的優化。
背景技術
AES算法是美國國家標準委員會NIST于2000年公布的一種分組密碼算法。它的基本要 求是,采用對稱分組密碼體制,其分組長度和密鑰長度都可改變。密鑰長度的最少支持為128、 192、256,分組長度128位。該算法是把要加密的數據分為每組128bit的數據塊(block), 然后用長為128、196或者256bit的密鑰對每組數據進行加密,最后得到密文。
AES算法的核心有:AddRoundKey(密鑰擴展)、SubBytes(字節變換)、ShiftRows(行位 移變換)MixColumns(列混合變換)這4種操作。Subbyte變換為非線性層;ShiftRow和 MixColumn運算為線行混合層;AddRoundKey運算為密鑰加層。他們共同組成了各輪迭代變換 的子變換。
對于AES加解密算法,列混合變換模塊分為加密列混合變換模塊和解密逆列混合變換模 塊。在具體實現該模塊的過程中,如果加密和解密分別進行設計,需要用比較多的電路來實 現,這樣不利于AES協處理器的VLSI硬件實現和系統集成。所以,有必要對AES的列混合變 換模塊進行優化以達到節省面積和功耗的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AES中列混合變換模塊面積功耗較大,以及加密和解密應用各自列混合變換模塊 的重復所帶來的面積和功耗的增加,本發明提出一種基于復用技術的處理方法,該方法有效 減小AES算法電路中列混合部分的電路規模,功耗和成本,降低了復雜程度,更加適于使用VLSI 硬件實現和集成。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根據AES算法中的列混合變換模塊的結構,在找出該模塊加密和解密相同部分之后,對 不同部分進行優化和擬合。
列混合變換是將AES操作中間狀態的矩陣的列在GF(28)域中乘以固定多項式c(x)后 模x4+1的結果。列混合變換的逆運算與列混合變換類似,輸入多項式在模x4+1下與另一個常 數多項式d(x)相乘。此前,在GF(28)域中,已有基于乘法找出c(x)和d(x)不同之處, 然后引入多路選擇開關在加密和解密時對其進行不同的選通,進而實現的加解密復用的列混 合方案。
受此啟發,本發明基于GF(28)域中的加法找出c(x)和d(x)在GF(28)域中的不同,也 就是找出d(x)-c(x),基于這個不同點在解密中進行補足,并最大程度的復用相同點c (x),完全由與門和異或門構成列混合加解密復用單元模塊。根據c(x)和d(x)在GF(28) 域中的關系d(x)=c(x)+{08}(x3+x)+{0c}(x2+1),讓S1與S3,S0與S2彼此臨近, 使它們分別異或后再在GF(28)域中乘以系數,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證電路結構的平衡性和規整 性,使結構更加優化。對于c(x)的實現中,在S1,S3和S0,S2分別與各自系數相乘后, 同時分別進行異或,然后兩者間再一次異或,這樣可保證路徑延遲大致相同。對于最后一個 異或門而言,延遲路徑長度大致相同,都是從輸入端經過兩級異或門和一級的乘法操作。這 樣,減小了門電路的競爭與冒險,從而有效降低了模塊的功耗。
而對列混合變換模塊中的輸入端硬件連線邏輯單元,用一個計數器控制其連接狀態,并 且在其之后組合電路不變的前提下,依次為:
當Counter=1時,由上至下為S2,S0,S3,S1;
當Counter=2時,由上至下為S1,S3,S2,S0;
當Counter=3時,由上至下為S0,S2,S1,S3;
當Counter=4時,由上至下為S3,S1,S0,S2;
最后,只要在加密或解密時,用一個使能信號來控制區分即可實現列混合和逆列混合功 能,簡單易行。本發明可節省近一半的成本和電路規模,也有助于功耗的降低。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以較小的硬件成本的開銷和較低的功耗,實現了加解密復用和字 節處理復用的列混合變換模塊,進而可以使AES更好的集成在系統中,有利于VLSI硬件實現。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未經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9792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利用輸入共模反饋去掉光學探測器中的虛擬探測器
- 下一篇:纜線布置用夾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