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新型路面結構及其鋪設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810014666.7 | 申請日: | 2008-0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5084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松根;房建果;張玉宏;王林;畢玉峰;馬世杰;張宏慶;李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交通廳公路局;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山東省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7/18 | 分類號: | E01C7/18;E01C7/22;E01C7/32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50002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粒徑 透水性 瀝青 混合 新型 路面 結構 及其 鋪設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交通運輸工程領域,涉及一種用于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市政道路的新建、改建、大中修工程中,形成新型的路面結構組合,尤其涉及一種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新型路面結構及其鋪設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突破200萬公里,其中瀝青路面占了大多數,由于經濟、技術等原因,以石灰穩定類和水泥穩定類為主的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是目前已建瀝青路面的主要結構形式。半剛性基層由于其整體強度高、板體性好,使瀝青路面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而且材料容易獲得,為提高我國公路交通的整體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已建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后,必須進行加鋪改造,以恢復路面的使用功能,尤其當路面出現早期損害后,加鋪改造往往更早。舊瀝青路面常用的加鋪方案是在其上鋪設半剛性基層,再鋪設瀝青面層,此種加鋪方案具有結構承載力強、結構層材料設計簡單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工程量大、高程增加多,以及未能充分利用舊路面的面層材料等缺點。特別是不能避免反射裂縫及無法排水的缺陷,使加鋪后路面重新面臨早期損害的可能。
隨著對半剛性基層認識的不斷深入,對其進一步擴大應用的趨勢越來越受到自身弱點的制約。首先,半剛性基層的溫度裂縫和干縮開裂及引起的反射裂縫難以避免,其次由于半剛性基層的致密性,無法排除瀝青層內和滲入半剛性基層上水,水分的積存造成基層表面的沖刷、唧漿及瀝青混合料的水損害。
大量研究證明,采用LSPM能夠有效的防止反射裂縫的發生,并且能夠排出路面結構內部的水分,避免水分對下層或瀝青面層的破壞;另外LSPM具有較高的模量和抵抗變形的能力,可以直接用于舊路補強或新建路的結構層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目前高速公路僅采用半剛性基層加傳統瀝青層所帶來的病害,如反射裂縫、坑槽、唧泥等問題,提供一種具有結構簡單,透水性好,不易發生早期水損壞,可有效延長路面使用壽命等優點的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新型路面結構及其鋪設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新型路面結構,它包括基層,所述基層上依次設有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層和至少一層瀝青層;其中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層是由粒徑25mm-62mm的單粒徑粗集料形成骨架并與適量的0~4.75mm粒徑的填充細集料與瀝青膠結料混合而組成的骨架型瀝青混合料,每一瀝青層厚度不大于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層厚度。
所述瀝青層為粒徑相異的上下兩層瀝青或粒徑相異的上中下三層瀝青。
所述基層為舊瀝青路面或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或碎石化以及壓穩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或半剛性基層。
所述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層按重量份計,粗集料∶細集料∶高粘度瀝青膠結料=70∶27∶3。
所述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層厚度為8-18cm。
一種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新型路面結構的鋪設方法,
1)對基層進行預處理;
2)將粒徑25mm-62mm的單粒徑粗集料與適量的粒徑為0~4.75mm細集料和瀝青膠結料組成的混合料按重量份比例為70∶27∶3進行拌和,拌和時瀝青采用導熱油加熱,加熱溫度在170--180℃之間,粗集料和細集料加熱溫度應比瀝青溫度高10--20℃,均勻拌和混合料的出場溫度宜控制在170-185℃,拌和時間至少45s;
3)攤鋪機以不得大于2m/min的速度進行緩慢、均勻、不間斷的一次攤鋪,其厚度為8-18cm;
4)對混合料進行壓實,形成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層;
5)然后在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層上鋪設至少一層瀝青層,其厚度不大于大粒徑透水性瀝青混合料層厚度,完成路面鋪設。
所述步驟1)中,
基層為半剛性新建路面時,其預處理過程為對路面進行清潔和平整,撒布乳化瀝青,在透層油之上采用單層瀝青表處作為封層與密水層,具體做法為使用道路石油瀝青90號或70號熱瀝青作為粘結料,采用熱瀝青撒布機進行施工,瀝青用量為1.3-1.5kg/m2,然后撒布5-10mm碎石,在石屑灑布完以后采用膠輪壓路機碾壓,以使石屑嵌入瀝青之中;
基層為舊瀝青路面時,應當進行對原瀝青路面表面出現的坑槽、松散、沉陷等嚴重破壞的部分進行挖補處理,挖補處采用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回填壓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交通廳公路局;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山東省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省交通廳公路局;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山東省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466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