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裂解汽油生產芳香烴溶劑油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810012200.3 | 申請日: | 2008-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6192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0-01-06 |
| 發明(設計)人: | 全輝;姚春雷;劉平;趙威;林振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69/12 | 分類號: | C10G69/12 |
| 代理公司: | 撫順宏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 微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裂解 汽油 生產 芳香烴 溶劑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芳香烴溶劑油的生產方法,具體地說是裂解汽油采用預處 理-脫膠質-加氫精制的組合工藝生產芳香烴溶劑油的方法。
背景技術
裂解汽油是蒸汽裂解生產乙烯過程的重要副產品,根據裂解原料與裂解深 度的不同,其產量約占乙烯生產能力的50%以上,由于其中富含芳烴,是芳烴 抽提及芳香烴溶劑油的重要來源。裂解汽油中不飽和烴含量約25~30%,其中 高度不飽和的二烯烴組分在高溫下極易縮合,因此工業上一般采用兩段加氫的 方法,先經一段低溫液相加氫飽和二烯烴等不穩定物質,再經二段高溫加氫去 除含硫、氮、氧等的有機雜質并使單烯烴加氫飽和后作芳烴抽提原料制取苯、 甲苯和二甲苯,或生產顏色水白的高檔芳香烴溶劑油。
CN02103739.6公開了一種芳烴溶劑油加氫精制的方法。采用兩段加氫工藝 路線,一段采用較緩和的加氫條件飽和二烯烴,二段在較苛刻的反應條件得到 滿足標準要求的芳烴溶劑油。這是目前裂解汽油生產芳香烴溶劑油主要工藝過 程,由于使用兩段工藝,因此工藝流程復雜、設備多、運轉成本高。
CN03820124.0公開了一種加氫處理裂解汽油的系統和方法。該技術采用裝 填在多個床層中的蜂窩狀整體催化劑,實現裂解汽油加氫脫除二烯烴的目的。 蜂窩狀整體催化劑雖然可以有效解決普通催化劑床層頂部結焦引起的壓降上升 問題,但不能解決因不穩定物質縮合覆蓋催化劑活性中心引起的催化劑失活問 題,催化劑的活性下降較快。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工藝流程簡單、靈活的生產芳香烴 溶劑油的方法。
本發明芳香烴溶劑油生產方法包括以下內容:原料油為裂解汽油的全餾分 或其中的一部分餾分,原料油首先進入預處理區進行脫二烯烴預處理,經過預 處理后的裂解汽油進入脫膠質單元,即采用蒸餾的方法將其中的膠質由蒸餾塔 底排出,脫除膠質的餾分進行加氫精制,脫除含硫、氮、氧等的有機雜質并使 單烯烴加氫飽和,生產顏色水白的高檔芳香烴溶劑油。
本發明中的預處理就是將裂解汽油原料通過高溫區域,使得原料中的二烯 烴組分發生聚合反應,從而生成沸點較高的膠質的過程。預處理溫度100-300 ℃,優選為150-250℃,預處理壓力為常壓或保持物料為液相的壓力;物流在 預處理區停留時間為1-30分鐘,優選為2-10分鐘。預處理過程優選在通空 氣的條件下進行,空氣量以體積計為預處理原料量體積的5-500倍,空氣中 的氧可以促進二烯烴組分的聚合反應。
裂解汽油經過預處理后進入脫膠質單元,即采用蒸餾的方法將物料中較重 的膠質從塔底分出,脫膠質后的餾分作為加氫精制的進料。本發明采用的蒸餾 是本領域成熟的工藝過程。蒸餾的條件一般為:蒸餾塔進料溫度為120℃~200 ℃,較適宜的進料溫度為150℃~180℃;蒸餾塔塔頂溫度為190~200℃,蒸餾 塔塔底排出膠質含量較高的物料占進料質量的5%~10%。
本發明加氫精制過程所用的催化劑為常規的加氫精制催化劑,可以是非貴 金屬型催化劑,也可以是貴金屬型催化劑,加氫精制催化劑載體一般為氧化鋁 或含硅氧化鋁等多孔耐熔物質。貴金屬催化劑經還原后使用,非貴金屬催化劑 可以經還原后使用,也可以經硫化后使用,優選使用還原態的精制催化劑。如 果使用硫化態加氫精制催化劑,需要在進入加氫精制反應區的物料中補充適量 硫或含硫化合物,保證加氫活性金屬在反應過程中處于硫化態,以保持催化劑 活性。
加氫精制過程可以是常規的反應條件,一般反應條件為:氫分壓為0.5MPa~ 16.0MPa,優選為1.0~6.0MPa;反應溫度為160~390℃,優選180~350℃;體 積空速為0.2h-1~5.0h-1,優選0.6h-1~3.0h-1;氫油體積比100∶1~1000∶1,優選 100∶1~400∶1。
本發明方法使用的原料可以是裂解汽油及裂解汽油的各種餾分,最適宜于 以裂解汽油C9+餾分為原料,生產高檔芳香烴溶劑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8100122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