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套管鉆井用頂部驅動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20143727.0 | 申請日: | 2007-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24911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0 |
| 發明(設計)人: | 齊月魁;張松杰;張松峰;張文華;李民;王曉梅;于學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7/00 | 分類號: | E21B17/00;E21B17/02;E21B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實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于鴻斌;金杰 |
| 地址: | 300280天津市大港區***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套管 鉆井 頂部 驅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套管鉆井用頂部驅動裝置,主要適用于表層套管鉆井,屬于石油鉆井機械領域。
技術背景
目前,國外套管鉆井的驅動方式多采用頂部驅動裝置,易控制、快捷、可靠性高,但價格昂貴。截止目前,國內還沒有套管鉆井用頂部驅動裝置,套管鉆井通常只采用轉盤驅動,通過套管驅動器傳遞扭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套管鉆井用頂部驅動裝置,即該裝置能夠利用現行頂驅驅動裝置系統實施套管鉆井。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即一種套管鉆井用頂部驅動裝置由上至下依次由鉆桿短節、錐體、皮碗構成,其特征在于鉆桿短節與錐體間羅紋連接,錐體呈一定的斜度,即錐體母線與頂部驅動裝置軸線的夾角在10~45度之間,錐體的表面有錐體換向鍵和本體換向鍵,卡瓦開有換向槽,卡瓦與保護套裝配在一起,保護套下端裝有鎖環,卡瓦與保護套部件通過卡瓦換向槽、錐體換向槽和本體換向槽套裝在錐體上,用螺套將上述槽鍵換向機構固定住。皮碗安裝在錐體的下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將該裝置的頂部鉆桿短節的螺紋與頂部驅動系統的螺紋連接,依靠頂部驅動系統將套管鉆井驅動器裝置的整體式卡瓦、配合錐體和密封皮碗一同插入到套管內,卡瓦外徑稍大于套管內徑,卡瓦支撐在套管內壁上,本體換向鍵和錐體換向鍵與卡瓦換向槽在同一象限,保障卡瓦與錐體嚙合,頂部驅動系統帶動錐體下行,錐體迫使卡瓦擴張,瓦牙咬住套管內壁,保護套鎖環鎖住套管接箍,防止卡瓦滑出,此時頂部驅動系統通過驅動器將套管提升并旋轉和傳遞扭矩,密封皮碗通過循環壓力起到反向密封,實現套管鉆進。如果提出驅動器,此時頂部驅動裝置帶動驅動器右轉1/4圈,本體換向鍵和錐體換向鍵與卡瓦換向槽錯位換向,卡瓦與錐體不能嚙合,頂部驅動裝置上行將驅動器的卡瓦從套管內提出來。
本實用新型實現了國內頂部驅動系統套管鉆井,簡單操作方便、密封可靠拆卸方便、套管不易打滑、損壞,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套管鉆井驅動器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套管鉆井驅動器裝置A-A剖面圖。
圖中,鉆桿短節1、螺套2、保護套3、卡瓦4、錐體5、皮碗6、本體換向鍵7、卡瓦換向槽8、錐體換向鍵9、鎖環10。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予以進一步說明,在圖1中,鉆桿短節1與錐體5螺紋連接,錐體5的錐面母線與驅動裝置軸線夾角呈15度,錐體5表面有錐體換向鍵9和本體換向鍵7,卡瓦4開有換向槽,卡瓦4與保護套3裝配在一起,保護套3裝有鎖環10,卡瓦4與保護套3部件通過卡瓦換向槽、錐體換向槽、本體換向槽、套在錐體上,用螺套2固定住。皮碗6安裝在錐體下部,用螺紋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大港油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14372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