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裝載機后車架的改進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0720007166.1 | 申請日: | 2007-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1050079Y | 公開(公告)日: | 2008-04-23 |
| 發明(設計)人: | 黃陽印;郭濤;陳勇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廈工新宇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F9/00 | 分類號: | E02F9/00 |
| 代理公司: | 廈門市新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許偉 |
| 地址: | 361023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載 車架 改進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載機,特別是涉及一種裝載機后車架的改進結構。
背景技術
習用的裝載機后車架(如圖1A、1B所示)主要由鉸接座1’、左大梁2’、右大梁3’、左側板4’、右側板5’、付車架6’、尾架7’組成,鉸接座1’、左大梁2’、右大梁3’、尾架7’組成一個矩形的框架,這種裝載機后車架為槽鋼箱形式,具有剛性好,塑性較差的特點。由于左大梁2’、右大梁3’采用槽鋼,容易在鉸接座1’與付車架6’之間形成應力集中,而造成車架的斷裂。另一種習用的裝載機后車架(如圖2A、2B所示)左大梁2”、右大梁3”采用單板式結構,雖然塑性較好,但剛性略顯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剛性好、不容易斷裂的裝載機后車架的改進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裝載機后車架的改進結構,它主要由鉸接座、左大梁、右大梁、左側板、右側板、付車架、尾架組成;鉸接座、左大梁、右大梁、尾架組成一個矩形的框架,付車架的兩側邊固定在左大梁、右大梁內側中部且位于矩形框架內;所述的左側板、右側板分別固定在左大梁、右大梁外側;所述的左大梁和右大梁為槽鋼構件;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為板材構件,該左側板和右側板分別固接在左大梁和右大梁外側且位于付車架前部與左、右大梁的連接點處。
所述的貼合在左大梁外側的左側板外端與左大梁的頂端平齊,內端延伸至左大梁中段且超過付車架前部與左大梁的連接點;所述的貼合在右大梁外側的右側板外端與右大梁的頂端平齊,內端延伸至右大梁中段且超過付車架前部與右大梁的連接點。
所述的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內端為一斜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左大梁和右大梁為槽鋼構件,固接在左、右大梁外側的左側板和右側板延伸至付車架的連接點處,這種結構避免了鉸接座與付車架之間(圖3A的A處)的應力過度集中造成的斷裂,集合了槽鋼結構剛性好、單板結構塑性好的優點,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剛性好、不容易斷裂的優點。另外,為了克服左、右側板與左、右大梁焊接點應力集中的問題,將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內端設計成一個斜面,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本產品的剛性。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A、圖1B是第一種習用裝載機后車架的正視圖和軸測圖;
圖2A、圖2B是第二種習用裝載機后車架的正視圖和軸測圖;
圖3A、圖3B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和軸測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A、圖3B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裝載機后車架的改進結構,它主要由鉸接座1、左大梁2、右大梁3、左側板4、右側板5、付車架6、尾架7組成。
所述的鉸接座1、左大梁2、右大梁3、尾架7拼焊而成一個矩形的框架,付車架6的兩側邊固定在左大梁2、右大梁3內側中部且位于矩形框架內。本實用新型通過鉸接座1與前車架(圖中未示)連接形成車架總成。
所述的左側板4、右側板5為板材構件,分別固定在左大梁2、右大梁3外側;所述的左大梁2和右大梁3為槽鋼構件;所述的貼合在左大梁2外側的左側板4外端與左大梁2的頂端平齊,內端延伸至左大梁2中段且超過付車架6前部61與左大梁2的連接點(即圖3A的A處),但未延伸到尾架7;所述的貼合在右大梁3外側的右側板5外端與右大梁3的頂端平齊,內端延伸至右大梁3中段且超過付車架6前部61與右大梁3的連接點,但未延伸到尾架7。所述的左側板4和右側板5的內端41、51為一斜面,以增大滑接面,減小應力集中。
為了減小應力,也可單獨設計一左側板和右側板分別固接在左大梁和右大梁外側且位于付車架前部與左、右大梁的連接點處,以增強此處的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塑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廈工新宇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廈工新宇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200071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